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3270|回复: 0

[转载] 华为否认“放弃”美国市场 称有难言苦衷和愤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7 22: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25日,华为执行副总裁徐直军在公司分析师会议上突然抛出重磅炸弹,称“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这无疑为沸沸扬扬大半年的美国政府“封杀”中国网络设备供应商争端火上浇油。
华为宣布退出美国市场?近日,华为对此事作出澄清,称徐直军的话被误读,其真实意思是华为仍对美国市场感兴趣,但重心将转移到更感兴趣的新兴市场。对此,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评价,“华为在美国输得很惨。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制图邬思蓓


否认放弃重心转移
华为执行副总裁徐直军日前在年度分析师峰会上称, “我们已经对美国市场不再感兴趣”。随后,众多媒体关于“华为放弃美国市场”的消息铺天盖地。
对此,华为澄清称,徐直军的话被媒体误读,其真实意思是华为仍对美国市场感兴趣,但重心将转移到更感兴趣的新兴市场,像东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这些地区暂时还没有将华为定性为“国家安全威胁”。
“徐直军副总裁的话,反应了我们在美国的运营商网络业务现状。”华为发言人说,“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其它发达市场……我们在美国的员工依然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尽管华为否认了退出传闻,但显而易见的是,因为遭到美国政府的不公平对待,华为正在被迫将重心移出美国。对此,华为发言人并不否认, “考虑到公司目前在美国的遭遇,美国市场很难成为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或者增长的关键区域。”美国政府一直指控华为“威胁国家安全”,并建议美国公司谨慎使用华为和中兴生产的设备,寻求其他合作伙伴。也有安全专家指责华为设备安全性差,路由器漏洞多。华为对这些指控坚决否认。
再次否认补贴指控
华为首席执行官郭平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一次否认了有关华为得到来自中国政府非法补贴的指控。郭平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多年以来的心腹知己。
郭平称,华为“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在中国国内的知名度很高”。他补充说: “在欧洲市场中,我们遵守当地的各项法律法规,正如同我们的欧洲同行在中国市场必需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一样。”
郭平称,华为将通过在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巨资,应对电信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
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郭平表示,华为去年在研发领域投入48亿美元。本次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巴塞罗那举行,华为派出了规模最大的参会代表团之一,此举显示出公司的勃勃雄心。
郭平否认了有关公司计划上市的传言,称华为适度的增长速度意味着公司没有必要从公开市场中融资。他说: “在华为的快速发展期,或许曾经有过为了融得资金而公开上市的需求,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公司的增长速度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迅猛,业务的发展势头不足以驱动我们公开上市并募集更多资金。”
即便如此,郭平并未排除公开上市的可能性。分析师指出,公开上市对于公司为实现透明化所采取的更广泛努力或有帮助。郭平表示: “公司将努力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这是我们对于整个外部世界的承诺。在股东持股问题上,公司也将变得更加透明。今年的年报中,将提供更多有关公司创始人以及监事会的信息。”
销售收入有所提高
华为预计,未来五年内,其销售收入的年均增幅将达到10%左右。这家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正从云计算、数据分析以及智能手机销售等业务中受益。
这一预期增速相对于华为去年8%的销售额增幅有所提高,后一数据已在该公司昨日发布的2012年年报中得到确认。
中国国内的旺盛需求抵消了其他国家市场疲软的影响。在中国的销售额较去年上升了12.2%,在华为整体业务当中所占比重约达三分之一;而全球其它地区的销售额增幅仅为6%,这一增长态势与2011年完全相反。
根据华为最新的公告,去年净利润增长近三分之一至25亿美元,扭转了2011年利润水平显著下滑的趋势。以上数据与该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业绩预期相符。
华为庞大的终端产品组合使得该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供应商。郭平表示:“我们希望能在2013年保持这一行业排名,并确保这块业务蓬勃发展。” 2012年,华为终端业务部门的营收增长10%,至75亿美元,终端发货量达到1.27亿部。
沃达丰行政总裁维托里奥·科劳表示,华为的智能手机产品系列令人赞叹。他说: “华为的构想非常远大。不妨回顾一下三星是以多么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的——那就是华为的发展前景。”
不公平待遇的无奈
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在短期内,华为已经不再将美国视为一个战略性市场。这背后,是华为多年在美国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无奈。
今年3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新法案,禁止美国相关部门私自采购中国企业的IT设备,并建议美国公司谨慎采购中国企业的IT设备。此前,美国的第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SprintNextel就表示,不会使用华为的设备。
去年10月,美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认定华为和中兴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麦克·罗杰斯呼吁美国政府和民营领域不要使用华为和中兴的设备。
多年来,华为为进军美国市场可谓殚精竭虑,但大多因为美国政府的干预而失利。 2008年,由于未能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华为不得不撤消了对美国科技公司3Com的收购要约。2010年,华为终于获得了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Nextel价值50亿美元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投标资格,可就在投标的关键时刻,美国商务部长突然致电SprintNextel首席执行官丹·赫瑟表示“关切”,致使华为在最后一刻输给了同样来自亚洲的三星。 2011年,华为被迫放弃与一家美国公司达成的200万美元专利购买协议。
根据华为的规划,未来五年,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希望在中国、亚洲、非洲和独联体市场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把欧洲建成除中国外的第二个本土市场,在日韩成为主流运营商;在企业业务方面,华为将聚焦在欧洲和中国两大区域以及重要企业较为集中的26个国家;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将聚焦于全球30余个智能手机需求量较大的国家。
据知情人士称,华为的利润主要来自亚太东部地区和欧洲,占华为2012年总收入的60%。但这些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并非华为将重心转移出美国的关键原因。华为企业业务CEO徐文伟表示,在美国市场,华为希望能够自然发展,不会过多关注,也不会为突破政治壁垒采取额外的措施。
唐骏:美国政府“保护”思科
著名职业经理人、港澳资讯CEO唐骏,在华为退出美国风波后,立刻撰文发表评论,称“华为在美国输得很惨”。
唐骏称华为的“放弃”有着难言的苦衷和愤怒,其背后的核心是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全球网络设备老大思科公司。
去年4月,当思科全球CEO钱伯斯被媒体问到最担心哪家企业时,钱伯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个问题很简单。 25年前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会来自中国,现在来看,就是华为。”华为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超过传统的北电朗讯摩托罗拉等老牌企业,对思科公司也逐渐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威胁。
思科不得不反击华为,但反击方式不是用技术、产品和价格,而是动用了国会报告和向美国国会游说的政治手段。思科仅去年游说美国国会的支出就达到了280万美元,创下了历史纪录。在美国国会,有3个国会办公室的高级工作人员证实,思科向国会游说时要求加强对华为的审查。美国媒体还透露, 2011年9月思科曾在业界广泛散发7页名为“华为和国家安全”的文件,鼓动美企不要和华为合作。
唐骏表示, 华为在美国不是输在产品、技术、品牌和价格,不是输在市场的竞争,而是输在政治,输在游戏规则上。如果华为在美国国会发表报告前,及时了解思科游说国会的内容并开始进行相应的反击,而不是在国会发表报告后再进行辩解,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任正非:家族成员不会接班
围绕着华为公司总是有很多传闻和猜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始人任正非从不接触媒体的个人风格。而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就接班人等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进行了直接的回应。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在任正非之后谁来带领企业继续前行是华为公司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外界做出过各种各样的猜测:任正非儿子接班说,任正非女儿接班说,甚至之前还曾传出因为接班人问题任正非与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反目的消息,虽然最终这一说法被证实纯属子虚乌有,但也说明,围绕华为的接班人,确实吸引着太多人的目光。
这一次,任正非终于就接班人问题给了外界一个明确的回应。任正非称, “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他表示,华为这3至5年将努力推动行政改革, 3至5年后,将推动治理结构及运作方式的改革。 “今天的轮值CEO运行得很好,不见得明天的轮值董事会主席就运作不好。”任正非的这一表态说明,轮值制度可能成为华为今后的一个长期制度。
对于自己的家人,任正非公开表示,家里有4个人在华为上班,他们都是凭着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在华为公司立足的。他非常明确地指出: “他们仅是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据记者了解,目前任正非家人中,在华为级别最高的是担任首席财务官的女儿孟晚舟。
任正非特别指出,华为的接班人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要具有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具有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简化管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1 08:39 , Processed in 0.03110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