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714|回复: 0

[转载] 美国研究者称对手机依赖成瘾机理类似冲动消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2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手机正在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伙伴:有些人只要醒着,隔一会儿就要看看有没有错过电话或短信。而到了新机上市的时候,更是难以抑制喜新厌旧的冲动,想要时时拥有最新的配置。
对此,来自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者指出,对手机和即时短信过分依赖的背后,是物质主义与易冲动性在作祟,其机理类似于冲动消费和滥用信用卡。
在这项发表于《行为性成瘾期刊》的研究中,该研究作者、贝勒大学汉卡盟商学院詹姆斯·罗伯茨教授与其合作者、西东大学营销系副教授史蒂芬·皮罗格发现,“手机控”们受到物质欲望和易冲动性的驱策,将手机作为其引人注目的消费仪式的一部分,同时,手机也扮演着安抚其冲动的物品。
调研中,研究者向来自两所美国大学的191名商学院学生发放了自陈式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他们中约90%的人使用手机,而且“除了正经事还用它干点别的”。罗伯茨介绍说,受访学生的手机在任何时间都处于开机状态,包括上课期间。手机功能繁多而强大,学生对它的消费冲动也水涨船高。大多数年轻人甚至声称,如果手机遗失,他们的社交生活也就“机”飞蛋打了。
先前的研究发现,美国成年受访者平均每人每天发出109.5条短信,月短信量达3200条。通常情况下,他们每天会收到113条短信,其间要查看手机60次。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7小时,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互动。
罗伯茨博士总结道:“乍一看,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反常的手机依赖不过是年轻人脑袋发热做出的荒唐事,然而,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将这种现象界定为行为性成瘾。”
罗伯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物质主义在手机成瘾中的作用。他告诉人们:物质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价值观,对人们的购买决策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手机是我们消费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不只是一种消费工具,还常被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悄然侵蚀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对手机的普遍使用甚至过分依赖,使人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类“技术成瘾”背后的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2 07:15 , Processed in 0.01623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