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孔孟之道,儒家文化,什么老子庄子等等学说相比,毛泽东思想与这些学说的重要差别在什么地方呢?是在对实践的态度上。
先说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上呢?是建立在生产力缓慢发展,甚至基本上是停滞的基础上。由这样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力,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及为这个生产关系服务的国家等上层建筑,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那些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的确希望对人类社会有一个解释,一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却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不清楚的基础上的,比如说,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有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生物的存在,不知道万有引力。
而我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家的本事就在于,虽然不知道许多科学知识,却仍然能够对各种事物,人类社会的各种“为什么”的问题,有一个头头是道的解释,或者说,你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一个哲人的本事就在这里。
或者说,中国的传统社会可以把人分为两种,一种叫哲人,一种叫普通人。我这里说的普通人是不分阶级的,哲人也有可能是很穷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是很富的。
普通人对于许多事情是不明白的,比如一个穷人,他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经常受欺负,而一个富人也有许多不平事,比如他可能被另一个富人坑了一把,或者他的儿子好吃懒做什么的。
因此普通人也希望能够有答案,这属于人类对真理的渴望吧。但是普通人会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发现不了真理,非常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因此需要请教高人,或者哲人,或者思想家,或者书本。
旧中国印刷成本还是很高的,因此,一本书印出来,人们对它还是有一种崇敬感的。甚至会有人一争论问题就拿书来当做判定真理的依据,一指出“书上说”,就构成了一种有力的证据。
而无论是哲人还是书本,都有一种巧妙的本事,就是没有问题能够难倒他,什么问题都能够解释得头头是道,包括太阳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升起,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等等,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推导方法,能够推导出一些建议来供求教者采纳。
比如说中医吧。我并不是要说中医整个都是伪科学,但是中医的确在历史上有伪科学的成份。那么,一些中医对于什么病都能够解释得头头是道,比如说你这个人肾有一些虚,因此要补肾,我给你开点药补肾,你这个人有一些上火,我给你开一些药败火,你这个人外感风寒,因此需要有一种药来驱寒,等等。就算是把你给治死了,他也总是有理的,什么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或者就宣布一些病就是不治之症,也就不再研究。
甚至也还会有“学术争论”,两个中医有可能相互争辩起来,这个说这个病人是寒症,另一个批评到,不,你错了,他不是寒,而是湿,是湿症,这个说病人是上火了,另一个批评说,不,不是上火,是寒。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的过程中都可以做到旁证博引,滔滔不绝,如果他们口才好的话。
这种“学术争论”对于推进人们的认识会不会有好处?我看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争论的话题不具有测量性。不象西医,干脆一个体温计一量,三十八度五,结论干脆简单。
其实,在社会学也有类似中医的那种争论,就是用一些个说法,能够把人类社会解释得头头是道,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而且还有“推导”,还有结论。其实,最后推导出来的建议未见得就是错的。就是中医,一通莫名其妙的推导,最后导致的治疗办法,却有可能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这治疗办法,有可能和中医解释的不一样。比如说,某一种药败火,但是西医的角度一化验,发现这种药能够杀菌,因此,服这种药的治疗措施没有错,却能够从一种莫名其妙的理论推导出来。
人类社会这种物质运动的特征是,人类并不是先发现了真理才存在,而是先存在然后去发现真理。那么在存在和发现真理之间,人类是困惑的,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有许多问题。
而人类社会与其它动物的不同在于,其它动物,比如蚂蚁,其社会结构是存放在DNA中的,类似于计算机中的BIOS程序,是硬件。因此,一个工蚁为什么要服从蚁王?蚂蚁为什么是那样建立它们的蚁巢的?这些都是由DNA决定的,因此一个兵蚁也不会思考“我为什么要服从蚁王”的问题,它的DNA就决定了他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而人类社会的结构,却是在语言和文字发明以后,是脱离人类的DNA而存在的,这就形成了可设计可安装可训练可升级的软件了。而这种软件构成的人类社会,需要有一些哲人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要服从这样的社会结构,这样的社会结构为什么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解释却是在哲人自己也稀里胡涂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哲人就糊弄事,乱编一些说法,能够自圆其说算数。
而且确实,人类社会确实存在着一种在不知道真实情况下仍然能够对一切现象自圆其说的办法,产生出种种理论,这些理论的作用,就是由社会上的哲人向社会传播。来压制社会上的普通人可能存在的对社会结构的疑问,这样就建立起了社会秩序。因此,这种压制是有作用的,是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称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
而中国社会长期的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关系不发展,上层建筑也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是可以做得到的。既然生产力年复一年如此,则生产关系也年复一年如此,社会结构年复一年如此,则对整个社会结构的解释,也就年复一年地如此。而所有的中国的文人,都参加到这种头头是道的解释中来。社会上最聪明的人干的是语言上的发明,文字上的发明,比如说,又发明了一种很好看很好看,能够看得人荡气回肠,热血奔腾的文章,却不去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导致了生产力更进一步地停滞。
但是现代社会则不同了,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是迅速地发展的,因此各种新产品新玩艺儿不断地涌现。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一个要求,要求生产关系也迅速地改变,上层建筑也迅速地改变,人类的社会结构也在迅速地改变。而一些哲人根本就跟不上这种改变的速度。
人类社会是以信息的传播来构成系统的,而信息传播的手段,就是不断地迅速地发展的,导致了人类社会结构甚至道德伦理的变化。一个以报纸和广播为中心的媒体构成的社会,和一个以电话和电视为媒体中心的社会,和一个以互联网为媒体中心的社会,对于上层建筑的要求,对于道德伦理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打个比方,如果把各种社会都比做乘车。那么,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相当于坐在牛车上,随着牛车的缓慢前进,慢慢地欣赏路边的风景,东张西望,心情是平静的。如果把哲人比做导游,则导游总是陈词烂滥也没有关系。
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就相当于乘上了过山车,我指的是游乐场上的那种过山车。不光如此,而且是具有极大危险性的过山车,是真的不断有游客从车上摔下来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人们迅速地适应和改变,单凭过去那种老一套的任何说法,都无法解决问题。
或者按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迅速改变的要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社会的迅速变化使中国社会不适应,西方社会同样不适应。不仅中国的文化在崩溃,西方的文化也是在崩溃。西方文化并不是专门为互联网这样的媒体打造的。你可以认为西方文化产生了互联网,但是产生出来的互联网却有可能抛弃掉西方文化。正如DOS产生了WINDOWS,而WINDWS最终要抛弃DOS。因此西方文化也在迅速过时。
也就是说,当有人因为DOS产生了WINDOWS而感动的时候,DOS已经越来越成为垃圾。当人们为西方文化产生出互联网而感动的时候,互联网文化已经要抛弃西方文化了。
问题在于,中国和西方的许多学者,仍然在试图寻找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说法来维护整个社会的结构,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说法,你不管提什么问题他都能够头头是道地回答。这里面有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即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搞一成种万古不变的真理,你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够解释得通。也有寻找到西方的一些文化,如什么大选啊民主啊什么的,也是准备好了你不管问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够给你扯到大选上去。也有对法治崇拜的,好象什么事情只要一法治,那就统统解决了。也有自创各种各样的说法的。
这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的,或者接受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的文人们,非常地自信,确实能够把什么事情解释得头头是道,却仍然有可能脱离实际。我是很怕这些文人的,比如象刘亚洲这样的人,由于文学功底好,爬上了空军政委的高位,用各种美观的语言来对世界大势滔滔不绝地叙述,非常自信。
在这里,我认为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科学理论,应当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论并不强调对什么事情的头头是道的解释,而是要求人们从实践中去发现真理。
也就是说,对任何问题,不要急于来一个十全十美的解释,这样的解释是永远存在的,而宁可说一个“我不知道”,然后去实践,去调查。实践得多了,调查得多了,就会在大脑中产生飞跃,形成一个来自大量实践基础上的说法,或者理论。但是真理就此找到了吗?根本就不是。其实还是一个“我不知道”,因为,即使是大量实践导致的理论,仍然有可能有多种解释,仍然有可能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修改甚至抛弃。
而且,毛泽东思想是反天才论的,因此毛泽东才要在全党宣传我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毛泽东想让亿万人民相信,哲人是不存在的,天才是不存在的,古人是不可信的,要想获得真理吗?自己投入到实践中去吧。
这种实践第一的观点,使得中国有可能在当代和未来最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你科学技术发展得再快,生产力发展得再快,我都努力通过实践来跟进,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说法。
这一点是和古代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划清了界限的。古代的孔子啊孟子啊老子啊虽然对社会提出了一些头头是道的说法,一些说法至今看来也是挺有道理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强调实践。中国古代的文人虽然强调“行”,什么“知行合一”,什么言必行行必果。但是这里的行,和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是不同的。古代文人的行,往往是说自己要做道德模范的意思,而不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探索的意思。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还有什么新的真理要发现,并不认为自己不知道什么东西,因此他们的行就是道德上的行,什么让梨啊,什么温席啊之类的行。
古代人也鼓励读书,但是也是鼓励多读道德修炼的书。什么这个人在月光下学习啊,那个人借着雪光看书啊,都是指的这类书,而不是象游戏秘诀,安装指导,WORD用法这样的书。
其实,现代的科学家与旧式文人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大脑中是有更多的“不知道”的,是敢于说“我不知道”的。先说“我不知道”,然后说“也许我可以这样试试,根据流行的观点,这个问题有可能是这样解释的。”然后投入到实践中去。毛泽东就敢于说“我不知道”。在批判林彪的观点时,对于林彪说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说,是有很强的批判的,当时我记得批判的办法就是,既然都顶峰了,就意味着不发展了,不前进了,好象真理已经到手了。但是毛泽东思想还是要发展的。
不过,科学家为什么在实际过程中少说“我不知道”呢?是为的避免说话罗索,麻烦。为此,通常都是进行某些语言上的缺省,否则的话,一个理论叙述起来就过于麻烦,累赘。但大家要记住,科学家的说法,永远是有“我不知道”这种缺省的。
打个比方,一个病人来看医生,这个医生对病人进行了检查后,对他说:“你这是得了感冒,我给你开一点感冒药,你拿回去一吃就好。”
但这个话是一种缺省后的话,医生的言外之意其实是在说:“根据我对你的诊断,以及我以往的教育,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你得的病,有很大可能是感冒,因此我尝试着给你开一些有可能治疗感冒的药,你拿回去服用一下试试,我也不敢保证你得的就是感冒,你吃了这些药一定就好,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很大的可能,这些药对于你的病,是有作用的。”瞧,如果不说缺省的话而说完整的话,就是这么罗索。
其实,许多科学家的著作,为了避免这种罗索,都是用了这样的缺省的。
我在强国论坛上发的所有贴子,其实也都是这样,其实都是故意把一些“可能是”“我不知道”给缺省了,是为的避免过于罗索。
我认为,所有的科学著作,都有这种缺省,大家都应当这么去理解科学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