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文章转自crosstar嵌入式学院。
通用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和实验
对客观事务产生“了解”、“知道”,还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第二个环节:归纳和总结
运用归纳法对已有知识、素材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一般性结论及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掌握”,属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中间过程;
第三个环节:演绎
运用演绎法对归纳出来的一般性结论进行演绎,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并运用这个体系中对未知世界进行推测、开发,达到我们通常所说的“运用”、“熟练运用”的程度,属于人类的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我们普遍认可的教学目标的四个层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我们说一个人对此了解、理解,其实都是针对这个“概念、知识”而言,如果说他掌握了这个技术,其实所说已经上升到了“技能”层面,而如果说他能够灵活运用,则体现了其“能力”。
结合上面两方面,我们可以说:
 观察和实验,能够了解知识;
 通过归纳和总结的方法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形成技能;
 要灵活运用,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演绎的过程。
结合以上的结论,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C语言学习的一般过程:
1、了解知识:
现在大学的理工科几乎都包含了C语言课程,教室会在课堂上讲解C语言的语法、例子程序,然后会在上机的时候完成例子程序,达到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例如,在C语言中会使用三角形打印、水仙花数、斐波那契数列等来了解循环结构。
了解的关键特点在“知道”,例如学习过数据结构后,他应知道树、双向链表等概念。
2、理解掌握、形成技能:
理解和掌握需要应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归纳和总结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应用素材,也就是说需要大量的练习,理解C的方方面面,然后才有归纳的基础;再比如大学中的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如果仅仅讲解了数据结构的代码,达到了“了解”的程度,而后续的要求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案例不能及时跟上,则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序,无法形成技能。
形成技能的一个关键特点在“技巧”,例如,指定应用树这个数据结构,则树的使用技巧、各种边界情况、症状都应了如指掌。
而在很多专本科即便是计算机专业,这个环节是缺失的。
3、系统演绎、形成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众多的知识、技能参与,他与理解、掌握的一个差别是在“选择”,也就是说,给定一个目标,“技巧”层面的能力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综合选择和判断是应用何种技术,他可能选择树来实现,也可能使用双向链表来实现,例如在实现一个手机中的歌曲文件管理时,他能够选择树的数据结构,并且还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对树做出特殊的处理,完成用户的需求。
系统演绎的能力形成,需要复杂环境下实战和决策训练支持;在未知的未来错误“选择”的可能性才会很少。
很显然,没有参与到多项目的实际训练,这种能力是难以形成的。
显然,这种实际的训练是大多专本科类院校难以提供的,需要在后续时间甚至企业去完成。
我们经常说,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从上面的角度也可以得到例证:大学所学,基于了解,而企业所需,看重能力 —— 整整差了两个层次。
这种脱节的过程可以简单用以下的图示来说明:
[
从微观上,这就不难解释当今计算机本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了。
Crosstar科士德嵌入式学院遵循这一认知过程,在课程内容选择、安排上将支持学员技术能力的形成,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化程度。
文章来自crosstar嵌入式学院 点击原文链接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