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芯片精品文章合集(500篇!) 创芯人才网--重磅上线啦!
查看: 29206|回复: 92

周立功的三篇文章-受益匪浅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8 13: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周立功的三篇文章-受益匪浅啊!!

                                                          周立功-我的阅历和感悟
口舌上的输赢对我确实并不重要,因为我早已过了这个年龄。尽管我们不能改变制度,也不一定能 够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不断进步,如果失败或者失意,那只能怪我们自己无能,怪我们自己不善于学习,不能怪别人没有给您机会,更不能怪这个社会...... 我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自己失败的最大敌人,自己是自己成功的最大恩人。


(本文的“您”是泛指,不针对任何确定的个人,我也不打算继续加入讨论)


如果我的观点正确的话,总有一天您会想起我,只是迟早的事。如果我的观点影响了您,请您不要放在心上,以免影响各位的心情,不值得您批驳,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呢?如果我的经验和看法能够帮助年轻人,我就会感到很开心,而不仅仅为了在嘴巴 上图一时之快,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表示一种或许不正确的忧虑而已。如果您有正确的意见,我也会学习并不断改进。如果我的意见对您无益,当然您有权利捍卫您的观点,我也不强迫您同意我的看法。


如果我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我一定对照过来人的建议,仔细检查自己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但最好还是夹着“尾巴”做人,宋江就曾经说过:“潜伏爪牙卧荒丘”,按照今天的意思来说,这样做最容易积累您的“ 人脉”关系,这是在中国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先做好准备蓄势待发,届时您的才情与机会犹如火山爆发不可阻挡,后面一定有很多人排队求您。


著名的网友etool已经加盟我们公司4年,不仅成为了股东,我的得力助手--副总 经理,公司还为他提供了购房津贴,那是我求他;还有陈明计,那也是我求他。可以说没有etool就没有TKS系列仿真器和公司更多新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没 有陈明计也就没有EasyARM/SmartARM/MagicARM系列的辉煌。其他人有没有贡献,当然不可忽视,团队的力量依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 关键的少数”为基础,即便有再多的其他关键的多数,也不见得有恰到好处的收效。如果没有西蒙尼、Anders  (Turbo Pascal编译器的开发者,后来改进了VC++
编译器,从而奠定了微软VC++编译器的地位)......微软将会怎样?


我创业至今已经超过10年,我再能还是要依靠优秀而卓越的人才来实现我的想法,他们的执行力应该比我想象的结果还要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很多人虽然能够做出一些小东西,但并非一定能够创造合理的价值,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公司初期1-2年安排您干的活,那是练手的,根本就没有期望能够赚钱,事实上也不可能赚钱,一般来说连自己的工资都赚不回来,否则开公司就太容易了,公司主要想看看您是否有能够成为“关键的少数”,因为不赌博大家都没有机会。无论正面还是反面,这样的事例不仅在我们公司,而且在其它的公司比比皆是,我从来就没有回避过。


我也从来不否定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一般大学优秀生更多的事实,但无论毕业于什么大学,关键还是在于自己。事实上,合适就是最好的!


我们公司还有一位人才,曾经是武汉钢铁公司抓钢胚的工人,但却是国内最早在业余条件下用单面板设计与制造Z80/8039单板机的
(可以查阅早期的无线电杂志发表的文章和邮购广告),也是至今所见文献国内第一个用汇编在8051上写 出BASIC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名叫周东进,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拓武汉市场,人才啊!我虽然师承何立民教授多年,可以说他老人家对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多年来我与大多数人相比可以说是异常地努力,在技术上相比公司很多的优秀人才,我何尝不想全面超越他们,可以说属龙的人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事实上 不是您有干劲与雄心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的,所以我依然是自叹不如也不得不服他们,同时也说明并非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大多数的情况恰恰是“高徒出名师 ”。


我们公司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确实不多,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些一般大学的毕业生能够造出令美国、德国企业头痛的USB分析仪、CAN-bus分析仪及其即将推出的高性能低价格逻辑分析仪等测控仪器,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吗?这些一般大学的毕业生能够造出用于军方装甲车、坦克与军舰使用的CAN-bus卡(如PCI-5121、PCI-9810),在国内众多著名的电力自动化企业 的招标中打败很多国际名牌产品,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他们庆贺吗?最近我们还将推出更多领先国际水平的系列CAN-bus卡,每秒将达到6000-8000帧,可靠性依然不减。


我从来就不认为应届生中没有优秀人才,否则我们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只不过以后我们招聘的应届生是需要有特色的好苗子,起跑线工资税后是4000元,门槛已有所提高了。


事实上我们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那时的社会学习风气非常之好,几乎没有人为钱而学习与工作
(当然为钱而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对,这同样是理想),没有太多杂念,每天走在路上都充满着激情和梦想,经常是学习到深夜,无论走到那里身边一定会带上书,这个习惯我至今未曾改变。


五一节我开车陪家人去广州的西樵山游玩,但我从白天上山、晚上睡觉直至第二天中午离开西樵山,我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宾馆半步,我一直在房间阅读Aetcl公司的反熔丝FPGA技术文献,因为它比Alreta公司的NIOS还要好,事实上我们 公司目前正在大量使用Alreta的FPGA,准备换为Actel公司的FPGA,为什么?因为它内嵌了ARM7软核,而且加密性能非常出色,这就为我们继承原来ARM7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重复、充分利用稳定可靠的技术资源设计出自己的专用SoC将成为现实。这是通过ARM公司的推荐我们将成为 Aetcl公司在中国的技术开发合作伙伴,眼看就要到第三季度或者年底推出芯片的时机,唯有刻苦学习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帮助最终的决策。其实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最大的风险不完全在于管理与人才,最大的风险是“技术风险”,一旦决策失误,无论多么大的公司也将会在一夜之间倒闭,没有真正将公司做到一定程度的人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难,以为做了老板就可以“发财”,我在广州天河区这个地方10多年来看到多少人倒下去啊!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胡子全白了,每天工作 16小时。


千万不要以为注册了50万元,招聘几个人就是公司,事实上也不是随便招聘几个人就能 够赚钱的,用别人的钱学习或者做开发成功与否您可能没有“切腹之痛”,公司不行了您可以一拍屁股就走人,而投资者呢?那就只有跳楼的份了,甚至身败名裂。假设有一天我们公司出现意外,肯定同行会将我及其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案例或者笑柄来闲谈,我将成为遗臭万年的“典型”。做到这个份上,我能够不谨慎选择人才 吗?我能够不好好善待人才吗?当然也有很多人才投放简历没有被选中,这不奇怪!我们并非圣人,但如果我们看不准,宁愿杀错三千。


那时我们在工厂工作,每个月30多元,自己做电磁阀,先是煅打钢锭,然后用刨床加 工,再后是用平面磨床加工,其后开始钻孔,烧电焊堵塞部分油路,接着开始黏刮油路内壁与活塞,最后装好弹簧和其它工件开始试压,最早使用铸造件做好电磁阀之后出现了“砂眼”渗油导致阀体爆炸,直至煅打钢锭之后才解决问题,我们就是这样设计和试制“一位二通”、“三位四通”与“电液比例阀”等电磁阀,做夹具(组合夹具),改造C618车床与刮“8字形”等,接着设计油缸,车、钳、刨、铣、电焊与氧焊、磨等加工哪样没有干过,而且都是拿得起放得下,最后设计 6502单板机控制机床批量加工“铜套与衬套”等套类产品,后来还搞出自动换刀、自动推料机构的自动加工机床,三台机床的群控加工,铜杆挤压生产线,改造 过630吨油压机等等太多的东西,还参与电力局设计室设计过变电站的土建与高低压配电柜,参与过11万伏变电站的安装与继电保护调试,还将从上海无线电机械厂购买的数控模具加工机床改造为单板机(当时原配机器都是集成电路的数控机床),主持过卷烟厂全套自动化卷烟生产线机器的安装与调试,大量维修过各种 DDII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各种电机可控硅控制器电路与改造。


当时我刚从技校毕业做电工,仅仅是一个电工班长,从来没有人要求我们搞自动化改造,我们认为可以提高工效,而且对微机控制有一种神秘感和成功挑战欲望,每天工作16小时,从来没有星期天,没有加班钱,有时领导给您一碗面都觉得是莫大的荣耀,喝得不留一口汤,至今再也没有那样的口味和快乐感。


我们做的控制器全部是微机控制,电路板是手工制造的单面板,没有擦除器每次都要到医院找放射科医生拉关系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擦除。最早时用太阳光爆晒的方法,后来我当医生的姑父告诉我,医院放射科有紫外线灯。开发工具是自己做的手动单板 机
,将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用拨码开关<拨上--上拉电阻为高电平,拨下--下拉电阻为低电平>,先拨地址,后拨数据,一条条指令输 入,只要输错一条机器码就要从头重新输入,由于艰难的拨码,最后开始想到单板机那样的+1/—1功能键,插入命令,单步等功能。


我还搞过“低温辐射远红外加热技术”  (出版过专著,在《现代节能》连载一年论文,也办过研究所,首次成为万元户,后来被治理整顿变成“负资产”。由于年轻没有办公司的经验,也可以说是那时不懂法律,所以没有注册,自己写几个字挂了一块牌子就命名为“XX研究所”,最后被逼来到广东,我从来没有觉得丝毫的“苦”,反而乐在其中。


本人在担任团委书记时,与胡耀邦的观点共鸣搞过“青年沙龙”,发表过超前的言论-- 讨论与批判传统文化思潮,尝到过被开除与撤职的苦头。后来虽然被认定搞错了“平反昭雪”恢复原职,当年首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与新长征突击手,于是有了去新疆支边的想法,最后到了阿克苏地区工厂集中地“拜城”,与维族人民打成一片,学会与维族人一样的生活方式,每天抽着用报纸卷起来的“馍合烟”。


后来我到了广东打工,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虽然有熟人,但广东老板连工厂宿舍的门都不让您进去,将您象防贼一样,后来我终于通过报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中山三乡镇香港维德电机厂(造吊风扇),此时我只有50元伙食费,我必须维持一个月,每餐吃做最便宜的米粉,看不到油,没有一点辣椒,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才下班,由于没有钱买蚊帐,每天晚上被“轰炸机”(蚊子)狂轰滥炸,直到没有知觉才 入睡,第一个月终于领了613.78元,至今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尾数,零头至今还存在那里的银行,将作为永远的纪念,同时也瘦了8斤。于是我立 即将第一个月的工资的500元寄回湖南老家给刚出生的儿子买奶粉,留下100元作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同时买了一双10元钱的胶底布鞋和一条5元钱的香烟, 准备度过下个月的日子。


发完工资的第二天,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我,他和很多人的月薪都在1500-2000 元之间,于是我感到异常的愤怒,仅仅因为我只有工程师职称而没有文凭,我是湖南省首批开考正儿八珍考上的,而且高等数学、电工学、电子技术考的是第一名,加上专著与论文属于破格。而仅仅是因为没有大学学历,尽管能力是最强的却同工不同酬,一气之下决定离开跳槽。此时工程部经理立即同意给我1500元,因为 当初我进厂时说过,您对我好,我好好干,但不要亏待我;如果您不给我合理的待遇,您留不住我,因为我自信是这里最拼命且能力最强的。如果我不行,分文不取,自己走。


后来我就到“松岗镇”的保迪佳电子厂(现在的上市公司香港美亚),当月老板给我 1550元外加3条三五香烟。而同期的大学生只有800-1200元,当时虽然不高但这是比较合理的收入。后来我的月薪很快就提到了3500元还外加一年 2次回家探亲假期,每次15天,报销来往路费,工资奖金照发。老板还将自己装有“日立”空调的房间让给我住,当时我们都住在饭厅四周用木板夹起来的房子 里,只能放下一张床,老板两夫妇从香港过来工厂就住在那样的房子里,我第一次感到资本家的利害,我算是心甘情愿地卖给他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资本家为什么发财的原因了,因为为了留住人才他可以将最好的让给您,实实在在与分享,我们吃的是“小灶”,10元钱一顿,那是1990年松岗镇的生活非常之好,说句实在话,在那之前我从不曾过过那样的生活。当时从广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完全畅通,可以说在那时打工也算是风光无限的了,我也是第一次尝到“知识能够改变 命运”的甜头了,多年的努力与奋斗终于没有白费,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到自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做出了国内第一只环形变压器与松下、先锋等国际大公司配套。但是我的决心还是创业实现自己的爱好--搞单片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事实告诉我,只要您懂得分享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我在工作18个月之后,老板要给我股份准备月薪升到5000元的时候,我依然离开 了,当时我恰好28岁,我义无反顾地跨入了中国纺织大学读书。1994年11月10日,我用借来的2.15万元在广州科技街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第 一次在湖南搞远红外研究所失败之后)。后来由于吸收更多的亲戚加入公司,股份与权力之争迫使我不得不出走离开了自己一手创业的公司,1999年1月23日又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三次创业,一直走到今天。无论将来怎样,我将一如既往毫不惧怕失败,勇往直前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


或许过去与现在“彼此”间的环境与大气候有些差别而已,千万不要类比,我们走过的路 确实不同,但成功绝对没有捷径。只不过现在不恰当的“思潮”影响了太多的人,如果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这是过来人的一些想法与愿望,因为成功确实需要千锤百炼(可能又是说大话教训人了)。


我的父母都是乡村中学教师,我从16岁参加工作开始,做过车工和电工继而通过自学成 才成为了工程师,也做过企业中几乎所有的职位。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敏锐地洞察到了自动化技术的远大前途,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其中。20多年 来我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求学与奋斗之路,往事至今历历在目,实在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面地描述和倾诉。我深深地体会到敏捷是至关重要的,当您看准一件事情之后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否则就是“死循环”。回头来看,苦难的经历与生活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苦难造就了我。我无意写什么传记,只是希望写出过去生活的只言片语希望能够对年轻人和打算创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互相扶持风雨兼程共同进步,祝愿21IC的每一位网友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那怕是跨出一小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立功-我的25年嵌入式生涯

周立功-我的25年嵌入式生涯
周立功,男,1964年3月出生,毕业于东华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单片机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大学讲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目前正在从事80C51、ARM与Nios II等软核SoC的研究与开发。从1994年11月开始创办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除担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之外,还继续从事实际的技术开发工作并任首席系统设计师和软件架构师,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推广及其产业化工作。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即将出版的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学科方 向专著20余本,与同类图书相比都属于畅销书系列。《程序员》杂志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命题作文,想了几天都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打算将创业的艰辛与喜悦重新回忆一遍,我确实不想去误导大家,因为我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成功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其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成功创业经验虽然有一些可以遵循的普遍规律,但一般来说都很难复制,成功需要不断地创新。  对于今天很多的年轻人来说,一味注重技术至上的观念刻骨铭心,其实很多时候努力并非一定有回报。事实上,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卖不掉,因为设计者压根儿就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以及产品功能的恰当定义,而总想在同事及其老板面前卖弄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功能。其实有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恰恰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因为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怎么可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呢?所以有时拥有卓越的技术并不一定代表人生的成功,很多企业就是死在一些自命不凡的“卓越人才”手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减少“阶段0”的开发  有所“创造”确实是人人期待的,令人瞩目的发明虽然激动人心却谈何容易,人们时常将盖茨没有任何爆炸性的发明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索微软的成功奥妙从而为我们所用。  确实不假,盖茨的DOS源代码是从帕特森手上“买”来的。这些年来,我收集了世界各地中英文版有关微软的专著来比较研究,大家仅仅注意到盖茨为建立整个行业架构标准的远见,并叹服盖茨深得市场运作经验的精髓,我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后来者研究微软成功经验,是“牵强附会”不可复制的理论总结。   当初微软公司还仅仅是一家很稚嫩的公司,可以说生存下去是盖茨作为老板唯一的使命。事实上,正当盖茨决定动手来写IBM所要的OS时,原计划在一年左右 完成,但IBM公司只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尽管帕特森的QDOS并不完善错误百出,但为了履行对IBM的承诺,盖茨购买了QDOS改贴标签后卖给了IBM 公司。盖茨对此心知肚明,因为他知道如果用一年的时间来做OS的开发,他将失去与巨人IBM的合作机会,那是一种浪费。付一小部分的技术费用没有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好了。通过支付权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符合IBM需要即可。  “买”——只要有现成的就不需要自己开发,这就是盖茨的过人之处,而且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仿效。盖茨就是由于没有“阶段0”,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开发风险。  当年,我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借了2.15万元出来创业的,可以说是负资产,后来才开始有伙伴注资6万元。没有经验怎么办?我有一个非常好习惯,读书从不拘泥于他人的观点,也满足于人云亦云,否则那就是听别人讲故事,那不是您的东西,有入宝山空手而归。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必须“研究”成功者的轨迹,向成功者学习。  下面我会把我“第一桶金”的故事告诉你,这也是尽量减少“阶段0”开发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年,《羊城晚报》几乎每天都有半版广告刊登信息台(听歌、悄悄话等)广告,一打听广告费每天几十万。当时相信不少人在利用公费电话在拨打这些信息台。后来我送货到客户那里发现电话机都外加了一个 铁壳并上了一把锁,从看到那一幕开始,我决定做电话加密码锁,锁长途电话0字头,手机、BB机、信息台的9字头。通过朋友介绍,福州某公司有这个技术,于是我打了一个试探性的电话,使用5000元购买方案和源代码,对方非常爽快地同意了。我生怕有变立即坐飞机到福州去,很快就见到了郑新建工程师,他原来在福州某公司工作,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福州某公司,但仍然自己写一些产品解决方案,通过福州某公司销售。买到方案与源代码之后,我立即带样机到各地去做测试,发现这台样机兼容性太差,而且市场已经开始在卖的产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想只要解决好兼容性的问题,如果在任何地区交换机局域网都能够使用,那就是最好的产品不愁没有市场。   我当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生产和销售经验,到底怎么将技术变成市场上所需要的产品呢?那是因为我找到了生产电话分线器的广州市白云区百新电器厂的老板陈国 亮,由他生产和销售,每销售一台产品给我提成。以这个项目为起点,我们使用PIC单片机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每月100K以上,一年以后Microchip 香港公司经理Andi主动找上门来将当时的广州强力电子研究所发展成为了授权分销商。  毫不否认盖茨的远见和判断力是微软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盖茨也绝非天才,否则盖茨就不会在浏览器上输给网景了,尽管微软使用的很多技术都不是微软所发明的,但毫不妨碍微软独步天下。  注重核心技术,其余的外包  通过创业以来第一个项目的成功,我深深地体会到商业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设计的“铁将军(Steel Mate)”品牌汽车防盗器、汽车倒车雷达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的“隐性冠军”,而且为GE等世界著名汽车厂商售前市场提供配套产品,与此同时我们为智能卡酒店门锁厂商设计与制造的各种智能卡门锁控制模块在国内也一直处于第一名的地位。  他们为何能够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呢?其最大的长处就是产品创意与制造、简约时尚风格的工业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精心打造的销售渠道,这些厂商深刻明白“注重核心技术做自己擅长的,其余的外包分段取利”的基本道理,而对于我来说就是“智慧出租”,通过与强者合作获得双赢。  通过这些成功经验的积累,我们开始全力以赴注重发展核心技术,将自己不擅长的技术全部外包。比如,我们长期投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并建立以陈渝博士后为主Linux内核开发团队,为公司底层的技术提供良好支撑,而我们自己则将精力集中于Linux驱动开发。这种分工合作、协同开发的模式赢得市场上宝贵的时间,并快速取得了应用成果。   也许有程序员会关心JTAG开发工具问题,那也是一个“外包”的项目。当时,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由计算机爱好者业余时间设计的H-JTAG,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调试器软件,正好适合我们使用。于是我就同设计者联系,并决定由周立功单片机资助他继续开发,同时,其开发成果还免费提供给网上的用户下载,保证它作为一个自由软件。其实,无论是Linux还是H-JTAG都是开源软件,如果担心其它的同行因此受益而超越自己的话,难免需要在公司负担很多开发人员,面面俱到地做许多事实上是重复的开发工作。其实,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如果自己从头到尾去学习和开发,不仅抢了合作伙伴的饭碗,而且 结果未必理想。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延误宝贵的商机,而且还会影响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引入我们企业长期积累和制定的嵌入式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和规范,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周立功单片机将会越来越多。  专注与差异化生存  1999年1月23日我离开了原公司,先后分别创立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分别从事贸易业务与产品制造。   作为代理商通过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大批量销售芯片是代理行业惯常使用的手段,而实际上通过设计能够真正达到增值获得丰厚回报的代理商却少之又 少。要知道过去公司的人才数量和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机会可能稍纵即逝。事实上创业开始的前几年,我们一共为用户设计了超过100个品 类的产品,产品型号超过500种,可以说几乎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但能够带来稳定而丰厚回报的案例几乎没有。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报表分析发现,目前公司的业务做得太多、太杂,没有将任何一个行业做精。于是我下定决心减少用户数量集中精力在1-2个行业做强、做大,直至成为顶尖的行业专家,坚持十年如一日 重点做好汽车配套产品与智能卡门锁控制模块的开发。通过多年的精耕细作,我们通过为直接用户设计产品增值年销售单片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片,无论 是对用户还是对半导体公司来说,我们无疑是一家非常有价值的代理商。  1999年5月,PHILIPS半导体公司邀请我去上海洽谈是否有意向代理LPC700单片机,当我拿到用户手册时离去上海的时间只有5天。当时公司不像现在有250位大学生,总共只有8个人,怎么办?我一边写商业计划 书,一边与大家翻译用户手册、打字和贴图,面对机会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加班加点,每天只休息3-5个小时。第5天我赶到上海东亚富豪酒店时,我将整整齐齐的材料放在了来自美国PHILIPS半导体公司2位经理的面前,包括吃饭在内仅仅只洽谈了2个小时,代理权就正式谈下来了。事后他们告诉我,就是因为我 与众不同,专注且非常有个性。  风雨变换诱惑莫测,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常理!随后找上门来要求我们代理芯片的著名半导体公司不下10 家。这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做什么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我认为不管对方开出的条件多好,有冲突的就是不做,性能不突出的也不做,如果能够形成价值链互补,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业绩表现主动去“求”半导体公司授权给我们,我就是这样取得了Keil、Catalyst、Sipex的代理权和信用额度。2004年SHARP半导体公司北京、日本美国一共五位经理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我代理SHARP的ARM,帮助SHARP在中国推广以及制造用于全球销售的开发套件,我根本没有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可以说SHARP给我的条件非常之好,特别是美国人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作为商人这么好的赚钱机会都不要。为什么?我们之所以暂时“强大”,就是因为我们 长期以来专注于发展PHILIPS半导体,集中精力对准焦点成为了小河里的大鱼,进而才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如果我们分散了精力,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什么都不是!  当决定专注的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想办法如何做得与众不同,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穷举用户最大的需求和竞争者最容易忽略之处,然后将其做到最好。   为了推广好PHILIPS的单片机和ARM,我们定位于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至今一共编写出版了20多本专著,并将大部分版权全部捐献给了出版社用于降 低成本,同时我也还会继续坚持将这项工作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好。邓小平有一句名言:“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厂商,要想成功地推 广嵌入式系统,一定要从在校大学生抓起,这必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够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又能获得市场占有率,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何很少有厂商或者代理商心甘情愿去做?这不仅可帮助企业建立差异化,而且还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比如说,至今在国内任 何一家代理商的网站上几乎都找不到完整的芯片中文数据手册、用户手册与应用手册,不是我们的同行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首先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半导体公司的份内之事,其次大家或许感到自己做好之后放到网站任由用户免费下载,会给其它代理商占了便宜。但很多人却始终不明白,这是满足用户需求制造公司服务差异化的 最佳机会。  于是我们决心从网站入手坚持长期投资,做中国最好的嵌入式系统专业技术网站,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特别是对于优质 用户的服务,网站还专门开通了“快速绿色通道”,如果这样的用户遇到问题,都是由我、分公司经理及其相关服务部门的经理牵头负责实施“保姆式”的服务,我 们实施的服务战略就是:“用有限的资源为有效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你若亲近神,神就亲近你!” 2001年8月一篇来自PHILIPS内部刊物的报道《风险意味着机会》,我是被推上了“本地英雄”封底人物栏目的第一位亚洲代理商;2004年 PHILIPS半导体公司又给我授予了“优秀卓越贡献奖”,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连续多年通过《亚洲资源》媒体将我们公司评选为“本地十大最受客户欢迎的分 销商”。没有用户崇高的忠诚度和长期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从1999年以来连续多年销售单片机取得PHILIPS亚太区第一名的业绩。  一个“人弃我取”的机会成就了我,尽管个人与团队的努力至关重要,但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如果没有PHILIPS半导体经理的慧眼相马,一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业界不会再有我的一席之地。   在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面与我们不相伯仲或者说比我们聪明能干的人才何止万千,为何只有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呢?就是因为想法太多、不专注,不能坚持在一 个行业里面十年如一日地下苦功夫。但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和后来者,我每天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因为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远见并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失误。  关注用户的需求  其实维系企业生命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我们要做的并非是成为技术的领先者,而是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迎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而今天的人们更加注重消费享受和情感的 分享,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现实。我们公司刚开始做产品时,由于我个人偏爱蓝色,所以我凭着老板的权威将所有产品的外观全部都做成蓝色,其实当时也有不少的人向我提出改进意见,但我仍然还是无动于衷,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而且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都是依靠技术一路拼杀过来的,可以说过于迷信 技术的力量,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司完全走的是研究的路子。而我却恰恰忽视了用户读产品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后一直都无法打开局面。   当时,EasyPRO系列编程器面市的时候,其销售数量一年下来都不到500套,同时有用户表示对于产品的设计很不满意,这可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于 是我下定决心组建工业设计事业部,首先从EasyPRO系列通用编程器开始,亲自管理、研究和参与产品的外观设计,将原来的模具全部废掉重新设计。尽管是 第一次设计,在产品的外观上没有做出非常杰出的效果,但无论如何,新产品外观比原有的产品出众得多。2005年10个月的时间里,EasyPRO系列通用编程器的销售数量达到了6000套。2006年我们又推出了SmartPRO系列智能型通用编程器,预计本年度销售编程器的总数量将超过10000套,而这些产品将带着我和我们公司跻身于国内编程器市场主流品牌之列。  从那次深刻的教训以后,我明白好的外观设计可以凸现产品的魅力,让产品 与环境融为一体,刺激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即使是普通产品,经过精心设计,也会成为一件时尚产品,甚至让人们觉得它就是一件艺术品,从这一点来说,时尚、新潮、艺术化的外观设计是塑造产品品牌形象的第一要素。  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产品简介、广告以及展示会的形象设计,为了配合新的 形象,我们展开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一方面尽量多地为用户提供产品简介手册,同时通过大量的媒体广告,让用户认识并初步了解公司,从而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全国巡回演讲、免费ARM技术培训活动和产品展示会,而且我们每次参加展示会都是投入4个摊位并进行特装展位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与用户积极沟通的机会。   2003年暑假期间,周立功单片机投资80万元邀请了行业3位著名的嵌入式系统专家组成讲师团在全国10个城市主办了免费的ARM巡回演讲,提供了免费 的午餐,可以说规模空前。这次巡讲中,共有80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随后公司趁热打铁推出了售价400元的EasyARM2104开发学习套件,第一 个月生产的1000套在15天之内抢购一空,直到销售了15000套之后才因新产品的推出而停产。这次活动不仅收回了80万元的宣传费用,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超过50万嵌入式相关人员,强有力地达到了品牌宣传的目的。在赢得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也打造了嵌入式行业一次非常成功的“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俘虏”用户的心是提升品牌的唯一途径。  全球化市场意识  过去,一个公司可能需要等到10年之后才开始考虑是否全球化,而今天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世界各地的新信息仿佛就在眼前,谁也不会被边缘化了,所以今天成立公司明天就要准备全球销售。   这几年ARM已经到了热得不得了的程度,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我在美国PHILIPS半导体公司看到,美国1997年出版的 《嵌入式系统》杂志就已经大量刊登OS与32位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等文章和广告。在美国硅谷主办的嵌入式系统展示会上,来自欧美的上千展位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各种各样嵌入式系统产品,中国厂商普遍展示的是蜂鸣器、继电器等低档元器件。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中国太需要懂得国际 市场需求和游戏规则的人才和企业家了。  同样是做USB分析仪,全球只有5家,我们自己的USB分析仪升级版在中国目前定价为3800 元,这款产品原来的售价只有1800元,用户还认为太贵了。其实这样的产品在国内一年的销售数量也就200台,但是同样的情况在美国,一个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就能够到2000万美元,他们的单台最低售价不低于10000美元,以至于美国同行直接给我来电话,希望我在售价的基础上至少加一个0。  中国企业不做全球化销售能行吗?不行!而且中国企业必须向价值链顶端攀升,否则我们只能做欧美消费品市场的廉价加工基地。  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帮助他人走向成功  通过与用户合作所经历的共同成功过程中,用户将我教育成为了一个善良、上进、诚实、优秀的人才。我不仅懂得如何做自己最擅长事情的方式方法,而且也懂得了如何与用户、与员工分享成功的道理。一旦芯片销售数量增大成本下降就主动给用户降价,赢得了用户更长远的支持;公司效益提高了,年终就主动给员工涨工资、加奖金并对优秀员工提 供购房津贴。由于公司的规模不大,我们一直以招聘二类本科应届生为主,在内部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至少一年的严格训练,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想尽办法提供机会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些年来不少公司打电话向我们公司挖人,关键人才从未出现过流失,至今跳槽的员工不超过12人,我深深地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财富,离开了支持我的用户和追随我的人才,我将变得一钱不值。   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困境,我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以五年为期开办了“3+1”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特训班,与此同时还设立了每人3000 元共10人的“周立功奖学金”资助那些动手能力极强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开展校企无缝联接,培养嵌入式系统创新性开发人才的有益尝试,即就是从7个班中选拔 30位爱好者用3年的时间修完所有课程,我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全套开发工具及其设计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我们组织著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和课程,学校组织1位专职辅导员和2位指导教师,并由我们提供必要的津贴,然后用一年的时间专门做毕业设计,为此我们制定了严谨、细致的培训计划。  这些年我们还不断赞助各省电子大赛、毕业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捐赠了50所大学单片机创新实验室,以求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广泛寻求人才的来源。  最后的话  很多开发工程师以为这些都是老板或者经理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其实是大错而特错。作为一位优秀而卓越的开发人员,如果希望获得人生的完全成功和快乐,我们时刻需要明白,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1981年我经历了高考失败之后上了技校,1999年我作为劳动模范被保送上了大学,创业至今十多年来,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用户给予我的回报很多,很难在此一一完全道来,谨以此文与同行、用户分享和交流。  这些年来,我陆续捐资资助教育、设立奖学金以及帮助家乡修建乡村水泥公路、祠堂等公益事业回馈社会。1990年的中秋节,我只身一人南下广东打工,不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一直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作为一个嵌入式技术爱好者,我的愿望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力争为发展中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立功--专注的力量成就梦想

                                   周立功--专注的力量成就梦想
                                   
20
年多前,我没考上大学,只读了技工学校,家庭条件并不好。毕业之后,因为就业等现实问题和压力,开始思考出路。偶然的一次机会,也就是81年,从杂志上了
解到苹果公司创立的成功,两个年轻人在车库做出了单板机,我觉得很有意思,认为自己也可以做,从此内心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梦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认为有
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改变命运的想法下,不断拜师学习,从事自动化电路设计,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做成了自控方面的单板机,随后又不断有成功的案例。年轻人都是有梦想的,当时想法还比较原始,就是要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或者领导品牌,或是这个行业知名的教授。

是经过这么多年,发现人不应该只是为了赚钱,还要为产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像我现在写了很多软件都是公开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钱生存是走不远的。我
的人生目标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开心,要有意思。如果赚了钱又很开心,还能帮着别人就很好,帮助客户成功、发财——自己才能成功

司不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做强,满足客户需求。我们是以这种模式来运营的,所以我们自认为是隐形冠军。我们的客户是第一我们就是第一,而且我们不用接触
终端,风险不高。我们做任何产品目标都要求是NO.1,这是一个理念。即便不是第一,也要是一流的,不能完全为了赚钱,不然三流都不是。

生第一个转折点,就是通过Design in真正明白两点:第一,与客户的关系是双赢的,就是不图眼前利益,很多人明白但是很难这样做。第二,现在公司都讲科技以人为本,这个道理很多人
知道,但同样也很难与客户去分享。我们要把很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双赢。善待客户,善待员工,我强迫自己踏踏实实去做,到后来就成为一种习惯
和必然。我们公司从99年到现在跳槽的员工只有5个,炒他的话他会哭,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帮助员工成功。现在他们对我很有信心,因为我能够和他们分享,当
然团队就很稳定,他的工作态度也好,因为他们有成功的欲望。显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有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关键是要有成功的欲望。都是为理想而
奋斗的人,那么这里就是一个成功的环境。
两点成功要素:a,我经过研究发现公司一定要专注,专注力量,成就梦想,十个银牌不
如一个金牌。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做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别的不做,专注在这里面耕耘,因为你的资源肯定不如很多跨国公司,打不过他们还会被他们吃掉;b 我们公司注重基础研究,要搞嵌入式技术平台。平台规范化、模块化,以平台取胜。所以我们的产品也越做越好,品牌也好,对客户很专注,书也顺利出版,很多方
面,这样去做平台才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未来公司的发展要以平台为基础。
当然我针对这个市场做出了开发板,但别人也
有供应开发板,客户怎么会买你的呢?你怎么通过开发板的芯片市场提升你的品牌呢?怎么体现你是最强的呢?我认为要分析对方优势和劣势在哪里,优势:人少做
得很快,但是他们的团队没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资金,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肯定要出问题,他们没有这个意识。我们有什么最好的?第一,我们的服务,公司组
织专人做服务,第二,有配套的资料,我有写书出版,虽然是赔钱的,不过先赔后赚,是长远利益嘛,如果大学生都读了你的书,是未来培养了你的客户群。第三,
他们需要从网上下载软件,也是不简单的,做linux或者中间件 driver,可想而知他们要搞懂也是很难的。他搞不懂怎么服务他的客户呢,客户得不到好的服务。我们怎么办,我们是花时间写软件,写软件全部都是原创
的,自主版权的。然后把设计思想公开一本本出版,让学生了解。同时让原创人员来服务我的客户,有问题有bug我帮你改。这是我比别人强的地方。第四,这些
都是新东西,他们也没有经验,不懂得如何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好的案例,循序渐进的解释这些道理,让别人快速学会并学以致用。他们没有这些经验,
而我们有十几年的经验,服务客户的经验和创业的经验。
我和任何其它公司都不一样,不仅仅是销售芯片,技术支持,还创造知识,出版图书,做 solution,帮客户做模板和开发工具,销售各种各样的模组,那么这个价值链上每一个点我都能取利的,他们只能做到一个点。我拥有的庞大客户群还为我
带来产业链上多点利润,客户就会多次购买我的产品,多次都来享受我的服务,多次利用各种机会提出我们的不足,我们就有机会帮助每个客户实现改进。我所带来
的利润远远不仅仅是一点开发板的利润,带动经济效益,还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多个产业链上的利润联合在一起才是利润的最大化。从1USB器件-2USBJAVA软件,服务客户-3,做模组-4,做开发板-5,开发工具-6,方案。
大学生读我们的书,把图书选为大学教材,
并有试验指导,有教学参考书、解决方案,每一步都做得很好。现在我们的书是教材,那么3年以后呢,5年以后呢,那么多学生就是我们庞大的客户群,我只要 1%都不得了。我觉得这也是推广品牌最好的办法。它不是做很多广告做出来的,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不是打一两次广告做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从这
些方面发展企业和公司文化,专注力量,成就梦想,你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的口号和企业文化,一个公司可以说成就你我,但行为、结果、每一步是否相符。所
以我们现在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什么是对手做不到的。只有对手做不到的,你才有价值,你也可以把开发板做到很廉价,卖到更便宜,但是它没有最好的配
套资料,没有最好的案例,没有免费的团队免费服务它,我们是每一个点上全心全意,这些就是对手做不到的。对手就是做开发板,软件不一定写一本书,写了一本
书也不一定能坚持一年两年三年,长期到出版社出书。我们每年都要出56本以上。
我认为发展一条新的产品线有两点原
则:a 技术门槛不要太低,今天还没有做就知道明天卖什么价钱,不要做不到一年就开始打价格战,b 我还认为要做中小批量的,技术含量很高的,投入时间很长,要投入足够的优秀人才,技术要有难度,而且是大企业不屑于做的东西,这样你能够活的很愉快。
企业靠什么发展,还是靠原来的design in,薄利多销,与别人分享。所以我要寻求长期发展,也不是轻易挑选客户,要双方合作双赢。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合作伙伴去合作,让最好的人赚钱,这一点很重要。

程师最大的误区是从技术角度看市场,从技术角度看销售,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他认为技术好一定要卖个好价钱,以技术角度看市场,所以往往做出来的东西不是
客户最满意的,价格也不满意,而且产品外观、价格、工艺结构不满足需求,他只追求技术第一。他认为产品是个装饰品,技术很好,他认为差不多了。不光是技
术,产品外观、包装、工艺结构差不多就可以了,有钱赚了,没有更远大理想,所以往往产品只能够用。中国人买最可靠的产品都是高价从老外手里买过来的,最便
宜的就是买我们自己的。所以应该是我们不仅是比他卖的便宜,质量甚至要做到比他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打败他。有技术力量、观念、经验,这样才能打到他的国
家去,平起平坐,去和他叫板,卖一个好价钱,我认为是可以的。
讲一个题外话,现在到处抗日,抵制日货,科学其实是没有国界的。不仅仅要打
败日本人,还要打败你的竞争对手,什么是对手做不到的。我经常给员工讲,一个部门里面两个人,你要想在其中胜出,你也要想什么是对手做不到的,你的能
力是隔壁桌的同事都有的,他什么都超过你,你不能在公司生存。如果做到各个方面都不差于他那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人、企业、国家莫不是如此。现在学
日本人的技术,反过来比他更强。你也可以占领他的市场,你说你不用他们的产品,我觉得很狭隘。我认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看看什么是日本做不到
的,你什么地方比他强,要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在哪里各个方面。我做企业这么多年,一个企业不仅要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最根本目标,第二要使员
工有发展、有机会,第三是赚了钱要回馈社会,对产业行业有贡献。
中国产业最薄弱在研发,产业成本可以很低。我分析一下薄弱的原因在哪里:
第一,老板本身不是技术专家,不知道在哪里深入投入、投入多少人员资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不懂,因此不成功。懂的人呢,不一定有很好的管理经验,他也
不是主要领导,有职业风险。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是失败了就要下台,一旦失败就给换。所以说,他有能力想投入,一他本身怕失败,第二可能没有人相信他,第三一
旦失败后果可想而知。中国人就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稳稳当当,稳健发展,儒家思想。现在有好的环境,好的机会,何必去冒险?所以为什么说创业者往往容易
成功,是因为往往创业者是专家,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对投入上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中国很多大企业大多没有流程、制度是表面的,不是靠流程化来保证企业
运作,每个环节都有折扣,投入不到位。如果我是李东生,我不是现在做手机,而是五年前六年前开始做手机做design。作为TCL、联想这么大的企业不做
手机难道是周立功做吗,我认为他们没有远见,不敢真正投入研发,什么叫快,不是渠道、贸易、组装,那是低层次的品牌宣传,应是研发更快。等国家发放牌照之
后从韩国买板来组装、修改开发,利润都让给别人了,如果510年前开始研发那才是真正叫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觉得这才是具备了远见。所以说为什么很
多中国企业没有研发,没有远见所以永远尝不到研发的甜头,不会有决心可持续投入去研发,不敢承担研发风险,没有尝到甜头,一旦尝到了就会可持续发展地投
入。研发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个产品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而是系统性成功。现在很多工程师认为有好的技术就能成功,
不见得。不是你有一个好的软件就能成功的,这里面包括系统调研、规划、设计、工艺、结构、广告、策划、投资、系统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环节。所
以过去多年前说有一个好的idea就能成功打天下,但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说到团队、系统也是这个原因。
认为做事也是做人,把自己做好推销出去,就不愁产品卖不掉。

们需要创新,更需要向成功的人学习,是用成功的方法做事,成功者的模式做事。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是自己的方法做事当然不成功,用成功的方法做事当然要成功,
而且要持之以恒、专心做。当然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合与否,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发挥你的市场,从新的市场新的角度看最适合你的。有很多行业很赚钱但你去
做就会亏,因为你没有分析适不适合你做,你的长处怎么样。
我觉得周立功未来的模式是一个集销售、服务、解决方案、模组、开发工具一揽子解
决方案的供应商。因为现在国内很少有人从头到尾全部都做的,包括图书创作。当然这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是基于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这是周立功公司的定位。如果以
后还有很好的技术或很好的产品的话,那么以后肯定进行拆分,把成熟产品作为事业部独立出去,成立新的公司。周立功公司的定位始终是很清晰的。
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到嵌入式系统的NO.1。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目标感,你想做马马虎虎挣些钱,那么你可能三流企业都作不到,如果是一流企业,就要一切按照目标努力,也是成功的。也不能说只有第一才是成功的。所有方面都是这样的,人才也是这样看待的,没有理由做不好。

还在学MBA,把一些好的经验拿来用,先相信别人,因为你没有经验。先把它的经验照搬,固定下来,如果适合就继续,不适合慢慢修改,直到修改到适合企业的
发展。但这个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文化是不一样的。小企业求生存,到一定程度后要有企业文化,规模不等运营方法也不一样,中
小型公司就是靠备现货,反应快、便捷、上门服务。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中小客户将不再做,因为面太广,太多,需要很多人服务,付出的精力很大,开薪水开
支很大,不足以支撑大企业运营,进入资本营运了。大公司靠放款,进行资本运作,还靠物流和大客户。所以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运作模式方法完全不一样。大公司
讲究覆盖,中小客户要求判断力,备货(尽快交货),比较好的价钱等等各个方面来适应他,这是大公司做不到的,他一年计划性很强。小公司就靠判断力,靠经
验、能力、眼光,科学的经验去冒险做库存,没有吃准就惨了,资金链断裂,所以小公司一般都不会赊款,小公司靠转得快。
这个行业发展有特
点,过去是定型发展,现在呈扇形了。比如Philips,原厂他处于在扇区中央,原点位置。客户在扇面上,贸易商在里面一层,代理商和design house在中间,代理商更接近原点。Philiphs(上游供应商)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且越靠近原点能力越强,越是利润集中点,竞争力越强。全球的 intel和微软就是站在原点,你要计算机要微处理器就要买,所以他们的竞争力是最强的。最后分销网络到亚洲,这个扇形不断扩大扩大,到全球消费,你的全
球化能力、扇形能力是最强的。所以ARROW能力就很强,拿到代理权给全球市场分销,反正可以拿到一个好价钱拿到那个市场去卖。所以整个市场控制能力强。
所以现在看你竞争能力强不强,主要看你的扇区能力强不强。你的销售能力、技术能力,我觉得价值链、商业模式就体现于此。你的竞争力越强,你就越靠近原点。
为什么?上游要依赖你呀。所以未来你的事业是否有前途,要看你什么是对手做不到的,什么是上游做不到的,什么是大代理做不到的,这就是本地分销商的出
路。不是纯粹哪一种模式,而是你强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你必须的,现在很多国内公司也有外包业务的。
不断开发新客户,同时照顾老客户(这种销售成本最低),围绕单片机的每个价值点。满足客户需求,过去客户free,现在要注册,再用好的技术来服务,获取合理的利润。周立功的游戏规则就是开发板+低价。

CEO
的两件事:a什么是对手做不到的,b什么是客户最想要的。C什么是员工最想要的。
一个人在30岁以前要有一个知识圈,前瞻性的眼光,有信用,跟名师不会入错行,一个人在社会上形成信用很重要。机会为有准备的人。就是在打基础。
发表于 2009-5-8 15: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名应为一头大鳄的自述
发表于 2009-5-9 0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不错。
发表于 2009-5-9 16: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 不做评论
发表于 2009-5-10 10: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可以
发表于 2009-5-17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人啊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9-5-19 22: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立功确实不错,佩服。
发表于 2009-5-19 2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周好象有点名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1-21 15:32 , Processed in 0.06673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