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jsb37 于 2013-4-29 09:21 编辑
数字音频(语音)是一门成熟的技术,其工程制造和商业应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MP3播放器,CD、VCD、DVD视听娱乐产品,到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际多媒体广播、移动通信等应用日新月异。
人类听力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KHz,因此一般音频设备的响应设计也多在此频率范围内。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要求对模拟信号的采样至少应采用40KHz的频率,才能保证信号的可靠还原。而对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实际数字音频的带宽通常在8KHz~192KHz。带宽低,虽然会产生信号失真,但可以减小数字音频文件的大小,提高采样和还原的速度。采样频率是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样后的量化是其另一个指标。量化误差造成的量化失真,影响音频信号的保真度。一般地,44.1KHz或48KHz的采样频率,16~20比特的量化字长,可以获得较好的接近模拟系统的信号保真度。
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数字音频的应用,是以人们对语言和音乐等音频信号的实时“欣赏”为目的。因此各种产品的开发和基于此种目的的研究多是进行音频信号的“实时”数字处理,包括模数、数模转换,在线压缩编码存储,在线解压缩解码,在线分析算法改善信号质量等。
而在某些特殊的音频应用场合,要求使用“超实时”方式的语音转化技术。如音频工作站、高速磁带复录设备等。以高速磁带复录机为例,复录过程中,母带高速(如以正常播放速度的16倍)放音,经过宽频带磁头和处理电路四声道拾音、放大等处理后,由子带仓宽带磁头转录至各待录磁带上。采用高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制作的效率。正常的语音信号经高倍速播放,信号的频带也成倍数提高,因此,此类高倍速语音转换设备,目前一般均采用模拟音频技术,这样其音源、制作设备及使用的广泛性受到一定的局限。如音源必须是模拟形式的母带盘,不利于长期存放,不能无限次反复使用。显然,借助于计算机,采取数字音频文件,则非常容易解决这类问题。但是,宽频带数字处理也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DSP(数字信号处理)是数字音频技术的基础,DSP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广泛的使用在音频信号的处理当中。DSP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可靠性好等优点,大规模的集成,又使其性价比大大提高。以TI、ADI、Motorola、Lucent和Zilig等为代表的专业生产厂商,对DSP芯片的的研发,向高运算速度和高信号处理速度发展。DSP芯片在性能上的迅猛提高,基于DSP的数字音频技术在向更深层次进步,如语音合成、语音识别、降噪丽音等等。利用DSP实现音频多通道高速实时采集、压缩、存储、传输及再现等是新的发展方向,且DSP的应用还在向众多领域迅速进军。
本项目旨在采用高速DSP专用芯片,实现语音信号的“超实时”模数和数摸转换研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