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910|回复: 11

[求助] 基准电流源产生电路反馈回路怎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6 15: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下图中,我断开反馈那根线,在1处加一个电压源,发现1处电压升高,2处电压下降,确实是负反馈,但是为什么呢?

Snipaste_2025-08-26_15-15-49.png
我分析的过程如下:
1处电压升高,NM10电流增大,通过PM1-PM4组成的电流镜电流增大,留到三个BJT的电流增大。
Q3下面的NM3是二极管连接,由于流经NM3的电流增大,势必会引起Vg电压上升,Q3的基极电压Vb(Vc)上升,Ve也上升。
Q1的Vb和Vc与Q3一致上升。
Q2的Vb上升,因为流经Q2的电流增加(流过Q1的电流增加,下面的电流镜NM1和NM2电流就增加),所以Q2的Ve也上升。
至此,Q1/Q2/Q3的Vb和Ve电位都上升,Q1和Q3的Vc电位上升。到这里,无法判断Q2的Vc电位。
从小信号的角度,NM10的Vg电位上升,PM4向下的电流增加,Q2看做共基极放大器,无放大倍数,故ie=ic,ic增大不应该增大2处的电位吗?(Vout=icxRout)
为什么2处电位下降呢?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用反馈极性分析法,从NM10输入一个+信号,分析出来也是正反馈
Snipaste_2025-08-26_15-27-1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6 16: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E_T 发表于 2025-8-26 15:28
补充一下,用反馈极性分析法,从NM10输入一个+信号,分析出来也是正反馈

...


这个不对,电流更倾向于从低阻的Q1进入,然后NM1电流上升,进而NM2电流上升,从而把反馈点电压拉低,形成负反馈。
当然更仔细的计算还要考虑Q3支路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7 1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E_T 发表于 2025-8-26 15:28
补充一下,用反馈极性分析法,从NM10输入一个+信号,分析出来也是正反馈

...


你环路看少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7 13: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提供两种角度
1.可以从电流角度看,Q1增加的电流比Q2增加的多(射级负反馈降低gm),NM2,Q2电流构成比较器,配合你前面的环路分析,VC2降低
2.稳态时流过Q2的电流恒定,Vt*ln N/R,反馈调节的终态(目标)由上式确定,分析时可认为流过Q2电流恒定,配合你前面的环路分析,NM2电流增加,VC2减小(该角度准确性不如角度一,直观性和物理意义性更强,适合快速判断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8: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Ooooz 发表于 2025-8-27 13:28
这里提供两种角度
1.可以从电流角度看,Q1增加的电流比Q2增加的多(射级负反馈降低gm),NM2,Q2电流构成比 ...


请问第二个角度是认为NM2的抽电流大于Q2的提供的电流,从而导致NM2漏端对地的电容放电导致的电位下降吗?电位下降导致NM2的电流下降(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然后达到稳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kwankwaner 发表于 2025-8-27 11:18
你环路看少了吧


您好,可以详细说一下哪里分析有问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路大脸猫 发表于 2025-8-26 16:16
这个不对,电流更倾向于从低阻的Q1进入,然后NM1电流上升,进而NM2电流上升,从而把反馈点电压拉低,形成 ...


我理解了您的说法,可是不太理解瞬时极性分析为什么这里不管用了呢?如果用瞬时极性分析方法,Q3/Q2/Q1的集电极点位变化应该一致,Q2的区别就是发射极多了个电阻,不改变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8 1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点电位是升高还是下降,取决于流经这个点的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也就是NM2的ids和Q2的idc,哪个变得更大了。NM2的ids等于Q1的idc,问题转化为vb0电压变化导致的Q1和Q2哪一个的idc变化更大。或许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能帮到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9 14: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E_T 发表于 2025-8-27 19:00
您好,可以详细说一下哪里分析有问题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1 23:20 , Processed in 0.02570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