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俗话说,“爹娘永远是最亲的”。不管是联发科还是东芝等芯片厂商,那都是外国的芯片。而属于咋们自己的中国芯才是自家的亲人。在国内外媒体一致叫好国内厂商对亚洲芯片制造商重大推动时,中国芯的现状如何呢?
在各大厂商夹击下,中国本土芯片就显得暗淡无光。权威数据统计,联发科在中国智能手机芯片的应用率突破50%,高通占33%,而本土芯片制造商展讯只占到11%,占有率远低于其他国外竞争对手。联发科所推出的MT6572支援中国的TD-SCDMA电信系统,除了晶片本身价格便宜之外,周边搭配的零组件成本也相当经济,整机的成本可望落在40美元上下。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国内厂商除了频繁受制与外来芯片商的议价外,而且对外来芯片进口依赖变为可能。
拿十五”时期就开始计划的863CPU来说,虽然国产CPU项目就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但是主流PC产CPU的X86架构因为存在专利等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无法成为863计划项目的技术路线,龙芯等MIPS架构国产CPU的产业化也受制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支持。中国芯短板在匮乏知识产权的背景下被无限放大。
芯片属高新技术,如想在这片市场下站稳脚还需提高其自主研发能力,而非机械复制止步不前,毕竟芯片产品才是其核心竞争力。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知识产权环境恶劣,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容易被复制,失去其独占的竞争力。法律对盗版山寨的约束保护能力较弱,让中国的自主研发力更加捉襟见肘。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考量品牌溢价的重要指标阶段,中国芯若还想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需要的是多方协调,才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