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9-8 23: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oit 于 2014-9-8 23:46 编辑
回复 15# enjoy545352
个人觉得,EDA 软件始终是个工具,关键要掌握其中的方法,就是methodology,打个比方做CTS的时候,两个人拿到同样一份func和scan下的sdc,clock tree做出来的质量很有差别:极端一点,一个人可能是拿ICC的clock_opt来让工具做完了了事,一个人可能是去仔细研究clock结构,和FE商讨timing关系最后做出来的结果。
所以说流程方面,65,40,28差别不大,具有的一些物理效应也类似,20,16加上FINFET可能略有不同,所以流程方面经历一两个项目就能完全熟悉,需要去琢磨的是细节,细节不是不可琢磨的,具体细节的琢磨可能和团队氛围,流片要求都有关系,如果自己琢磨的化可能进步会慢点。
对要了解的细节东西就去了解透,专家不敢讲,至少不能被专家忽悠。最好的材料是以往的一些项目经验,有时候间接经验的提升也很快,时间短内容充沛,再和具体做项目的人探讨。书籍的化如果看得懂(指的是技术,不是英语)可以看些国外的专门材料和一些IEEE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