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2972|回复: 9

[求助] 关于pipelineA/D设计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0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请问各位大侠,比如我做一个12bit 5MSPS的pipeline,工艺上的主要限制是什么呢?电路上对性能的限制又应该是什么呢?就比如SAR,电容电阻的相对精度会影响INL和DNL,那么对于pipeline,电路上什么模块的性能会限制AD的特性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下。具体点说就是是什么因素制约pipeline做到更高精度和速度?比如采用每级1.5bit,则每级对于比较器和运放的要求并不高。还有各级的电容值应该根据什么来定?
发表于 2011-10-24 2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容失配与噪声决定了电容的取值,具体你可以都看看论文,不过很多文章都写的很模糊,建议看国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0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hhlunar


    KT/C要小于二分之一LSB么?电容失配有公式么?是由工艺决定的么?
发表于 2011-10-25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从速度和精度两方面来看:
速度:开关的阻抗和线性度、放大器的建立速度、reference的速度、比较器的速度
精度:开关的charge injection和clock feedthrough、放大器的直流增益、reference的建立精度、电容的匹配精度
噪声:反馈系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采样电容

楼下补充
发表于 2011-10-25 22: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自己以往经验,S/H或者pipeline第一级(如果没有S/H)的OTA性能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当采用多比特结构时,如何使采样电路的非线性处于较低水准也十分困难。当设计高精度ADC时,refernece电路也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技巧。高性能ADC的版图实现也是一个永远的难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6: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seamasc1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第一级OTA,增益误差小于1/2LSB,建立时间小于半个采样周期。但是对于S/H非线性该怎么考虑?在仿真的时候怎么看?只要增大OTA增益就可以了么?或者说怎么仿出非线性的误差来?
发表于 2011-10-30 0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yangyu3213


   当采用多比特结构时,如何使采样电路的非线性处于较低水准也十分困难。我所说的采样电路是指开关电容组成的sampling/tracking部分,不是指以OTA为核心的holding/amplifying部分。对于前者,在采用自举开关技术提高线性度后,一般认为sampling/tracking部分的线性度远高于holding/amplifying部分。但是在每级多比特结构中,sampling/tracking部分线性度下降很多,仅靠自举开关技术可能无法保证该部分线性度满足高性能ADC的要求。
发表于 2017-12-25 08: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厉害,学习了
发表于 2017-12-25 09: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厉害,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2-2 06:47 , Processed in 0.0575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