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99|回复: 0

[资料] 倾佳电子T型三电平拓扑:从起源、技术特性到SiC器件赋能的深度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倾佳电子T型三电平拓扑:从起源、技术特性到SiC器件赋能的深度分析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执行摘要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核心,其发展深刻影响着电能转换的效率、质量与功率密度。在这一进程中,多电平逆变器因其在谐波抑制、电压应力降低和系统效率提升方面的显著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两电平拓变器,成为中高压、大功率应用的主流。T型三电平拓扑作为多电平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精简的结构、优异的导通损耗特性和较高的功率密度,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D9AA8EFC041A642898F413C7BBE8ACC4_w842h240.jpg
本报告旨在对T型三电平拓扑进行全面的深度分析,涵盖其起源、核心技术特点、典型应用场景以及与碳化硅(SiC)MOSFETs结合所带来的革命性优势。分析表明,T型拓扑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实现了器件数量的优化与损耗的降低,特别适用于中低开关频率下的高效率需求。
5EF7F05F8EA355B273090F0713207C0D_w656h308.jpg
然而,其外侧开关管承受全母线电压的特性,在更高频率下会引入额外的开关损耗,这一固有挑战恰好被SiC MOSFETs的超低开关损耗和高速开关能力完美解决。将T型拓扑与SiC MOSFETs相结合,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效率,更实现了功率密度和电能质量的飞跃式提升,为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系统等高价值应用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尽管面临成本和供应链的挑战,但随着SiC晶圆尺寸向8英寸的升级,其成本将显著降低,预示着这一技术组合将在未来广阔的市场中加速渗透,引领电力电子产业迈向“降本增效”的新时代。

第一章:绪论与多电平拓扑发展概览

1.1 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的局限性 9CE0503EF707D3BD3F93936D94952C23_w1778h1144.jpg
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是电力电子领域最基础的拓扑结构之一,其输出电压仅在正负两个直流母线电平间切换 。这种简单的结构在低功率应用中表现良好,但随着功率等级的提升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局限性日益凸显。首先,两电平逆变器在通过脉宽调制(PWM)技术生成交流电时,其输出电压波形呈现方波脉冲,高次谐波含量较高 。为了满足电网接入或负载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必须使用大型的L-C滤波器来滤除这些谐波,这导致了系统体积和重量的显著增加 。其次,在两电平拓扑中,每个功率开关管都需要直接承受整个直流母线电压的应力,这要求选用高耐压等级的器件,不仅增加了器件成本,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高压大功率场合,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因为高耐压的硅(Si)器件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 。
1.2 多电平逆变器的起源与演进为了克服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的上述缺陷,多电平逆变器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在直流侧增加电平数量,将输出电压波形调制成阶梯状,使其更接近理想的正弦波,从而大幅降低谐波含量 。这不仅减少了对外部滤波器的需求,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同时也降低了每个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允许使用耐压等级较低的器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
829C879A071775FD84E71146ABA05D12_w2560h1440.jpg
多电平逆变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早期,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多电平拓扑中,中点钳位型(Neutral-Point Clamped, NPC)和飞跨电容型(Flying Capacitor, FC)是两个最经典的结构。NPC拓扑由四臂开关管和两个钳位二极管组成 ,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之一 。它通过钳位二极管将输出电平钳位在直流母线的中间点,使得每个开关管只需承受一半的直流母线电压应力 。然而,NPC拓扑存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固有问题,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来维持直流母线电容电压的稳定,并且需要额外的钳位二极管,增加了器件数量和故障率 。
6DFDFC400AC897D319BB9E7B3292A36B_w482h418.jpg
飞跨电容型拓扑则是由Meynaid和Foch于1992年提出 ,它通过飞跨电容来生成额外的电平,可以解决中点电压平衡问题 ,但其缺点是需要更多的电容,预充电和系统启动控制更为复杂,且流经这些电容的电流较大,损耗不容忽视 。

1.3 T型拓扑的诞生与定位
T型三电平拓扑正是在对现有NPC和FC拓扑固有缺点的针对性改进中诞生的。其核心设计理念在于简化电路结构,同时保留甚至优化多电平的性能优势 。
这种拓扑演进的内在逻辑可以被系统性地梳理。首先,工程师们识别了NPC和FC拓扑的主要局限性:NPC受中点电压不平衡困扰且需要额外的钳位二极管,增加了结构复杂性和潜在故障点 ;而FC则需要数量更多的飞跨电容,导致系统体积和成本的增加,并使控制更加复杂 。面对这些挑战,电力电子领域的专家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拓扑结构,它既能实现多电平输出,又能减少器件数量,同时简化控制和提高效率。
01633FCF7BC26B9CE392487FE18CB9ED_w1972h850.jpg
T型三电平拓扑正是这一探索的结晶。它通过用一个双向可控开关(通常由两个IGBT反向串联实现)取代了NPC中的两个钳位二极管和两个内侧开关管 。这种创新的结构在视觉上呈现出一个“T”字形,即由两个纵向串联的电容和连接中点的横向双向开关构成 。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和体积 ,而且由于消除了钳位二极管,其固有的反向恢复损耗也得以避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效率 。因此,T型拓扑被定位为NPC拓扑的一种高级演进版本,它以其结构简洁、器件数量少、损耗低等特点,成为中低压、中高功率应用中极具竞争力的三电平拓扑 。

第二章:T型三电平拓扑的核心技术解析
2.1 电路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 705E9876FC7C68B430C5C20A2EC8DA46_w528h382.jpg
T型三电平拓扑的单相桥臂主要由四个开关管和两个串联电容构成 。以A相为例,其桥臂包括四个开关管
Sa1​、 Sa2​、 Sa3​、Sa4​,以及两个串联的直流侧电容C1​和C2​ 。电容
C1​和C2​的连接点构成直流侧的中性点O。通过对这四个开关管进行特定的组合控制,单相桥臂能够向交流输出端A提供三种不同的电压电平,分别是Udc​/2、0和$-U_{dc}/2$ 。
具体而言,其工作原理如下:
输出电平Udc​/2(开关状态“1”): 当开关管$S_{a1}$和$S_{a2}$同时导通时,电流从直流母线正极流出,通过$S_{a1}$和$S_{a2}$,最终到达输出端A,此时输出端A相对于中点O的电压为Udc​/2 。
输出电平0(开关状态“0”): 当开关管$S_{a2}和S_{a3}$同时导通时,输出端A通过这两个开关管与中点O相连,此时输出端A相对于中点O的电压为0 。
输出电平$-U_{dc}/2$(开关状态“-1”): 当开关管$S_{a3}$和$S_{a4}$同时导通时,电流从输出端A流出,通过$S_{a3}$和$S_{a4}$,最终流回直流母线负极,此时输出端A相对于中点O的电压为$-U_{dc}/2$ 。
为了生成接近正弦波的交流电压,T型逆变器通常采用载波层叠式SPWM(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制方法 。该方法使用两个频率和幅值相同的三角载波,并将其上下层叠 。通过将正弦调制波与这两个三角载波进行实时比较,可以生成不同的PWM脉冲,进而控制开关管的导通状态,最终在交流侧输出一个等效的阶梯电压波形 。输出的L-C滤波器则用于对阶梯波形进行平滑处理,滤除高次谐波,使输出电压波形非常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

2.2 T型拓扑与其他三电平拓扑的对比分析 39E7DDD64EACA9AA6C82582B546519C5_w654h308.jpg
T型拓扑与NPC和FC拓扑在器件配置和损耗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其各自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
与NPC拓扑的对比: T型拓扑与NPC拓扑在每相所需的开关管数量上是相同的 。然而,T型拓扑无需额外的钳位二极管,这不仅简化了电路结构,而且由于避免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其整体效率更高,尤其是在中低开关频率应用中 。NPC拓扑所有开关管都只需承受半直流母线电压的应力 ,而T型拓扑的外侧开关管($S_{a1}$和$S_{a4}$)则需要承受全直流母线电压的应力 。这一差异导致了T型拓扑的“最佳开关频率范围”特性。
与FC拓扑的对比: FC拓扑的优点在于没有中点电压平衡问题,但需要更多的飞跨电容,这使得其预充电和启动过程复杂,且电容本身会引入不容忽视的损耗 。相比之下,T型拓扑通过开关管替代了飞跨电容,器件数量更少,结构更简单 ,这为其在成本和体积上带来了优势。
这种拓扑结构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损耗特性和适用场景。在低开关频率下,传导损耗是主导。T型拓扑在导通路径上仅有一个主开关器件,而NPC拓扑在某些状态下需要多个串联器件,因此T型拓扑的传导损耗更低 。然而,在高开关频率下,开关损耗成为主要考量。由于T型拓扑的外侧开关管需要阻断全直流母线电压,其开关损耗相比NPC拓扑承受半电压应力的开关管更高 。因此,T型拓扑在需要较低开关频率但追求高效率的应用中表现更优,而NPC拓扑在高开关频率下可能更具优势 。
下表总结了三种主流三电平拓扑在关键性能指标上的对比:
表1: 三种主流三电平拓扑关键性能对比
拓扑类型 每相开关管数量 每相钳位二极管数量 每相电容数量 开关管最大电压应力 中点电压平衡问题 主要损耗特点
NPC 4 2 2 Udc​/2 有,需控制总体效率高,高频下优势明显
FC 4 0 1+Udc​/2 无,但需预充额外的电容损耗,控制复杂
T-type 4 0 2 外侧:Udc​ 内侧:Udc​/2 有,需控制低频下传导损耗低,高频下开关损耗高


2.3 技术特点与性能优势 66F87CB230E3DC188E56AB39E3190D66_w546h368.jpg
综合以上分析,T型三电平拓扑具备一系列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势:
降低谐波含量: T型拓扑能输出三电平的阶梯电压波形,使其更接近正弦波,从而显著降低交流侧的谐波含量(THD),有效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 。
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 由于其传导路径简单且器件数量相对较少,T型拓扑在低开关频率下具有较低的传导损耗 。高效率和更紧凑的滤波器设计,使得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 。
减小体积和重量: T型拓扑输出的低谐波波形使得外部滤波器可以做得更小,从而减小了整个逆变器的体积和重量,这对于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
高可靠性: 相比于需要更多器件的传统拓扑,T型拓扑精简的结构和减少的器件数量,从根本上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点,提高了整体可靠性 。

第三章:T型三电平拓扑的典型应用场景

3.1 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T型三电平拓扑被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PCS)中 。在光伏系统中,逆变器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高效地转换为交流电并入电网 。T型拓扑的高效率、低谐波和高功率密度特性,使其成为这一应用的理想选择 。例如,有研究提出一种T型开关电容可扩展多电平逆变器,该拓扑在输出更高电平数时能显著减少器件数量,这为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发电场合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在储能系统中,PCS需要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与智能管理,既能将电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储存在电池中,也能将电池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供电或并网 。T型拓扑固有的双向功率流动能力,以及其在电压和频率稳定方面的优越表现,使其非常适合削峰填谷、辅助新能源并网等多种储能应用场景 。

3.2 电动汽车充电与传动系统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和电驱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型三电平拓扑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这一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
T型三电平拓扑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呈现双重角色。一方面,它被用于高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桩中的有源前端(AFE)整流级 。作为AFE,T型拓扑能够实现双向功率流动,峰值效率可达98.6% 。这种双向运行能力不仅使其能够将电网交流电高效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也使其在未来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 V2G)应用中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当电网需要电力时,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作为储能单元将能量反向输送给电网,而T型拓扑正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
另一方面,T型拓扑也被应用于车载逆变器(Onboard Charger, OBC)和电机驱动器 。在电机驱动中,逆变器需要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来驱动电机 。T型拓扑能够输出高质量的电压波形,有效降低了电机的扭矩脉动和损耗,提升了传动效率 。此外,对于高压平台(如800V)的电动汽车,T型拓扑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允许使用更小、成本更低的器件,这对于实现更高功率密度的车载充电器和驱动器至关重要 。

3.3 工业与其他领域应用
T型三电平拓扑的优势也使其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它常被用于不间断电源(UPS)和工业变频器,这些应用对电能质量、效率和可靠性有着严苛的要求 。例如,富士电机推出的T型IGBT模块解决方案,利用其低通态损耗和减少器件数量的优势,被应用于运输设备等对体积和效率有高要求的场合 。这些应用都受益于T型拓扑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能减少对工业设备的损害 。

第四章:SiC MOSFET在T型拓扑中的应用优势
478F94BF58E4FBC32F84F70B76F26F38_w2560h1440.png
731C9A1B9FA1304168E5AFC133BD4625_w2560h1440.png
4.1 SiC器件的本征特性与技术突破
碳化硅(SiC)是一种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本征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功率电子领域具有超越传统硅(Si)器件的巨大潜力 。与硅相比,SiC材料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更高的饱和电子漂移速度和更高的热导率 。这些特性使得SiC MOSFET具备了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高耐压与高耐温: SiC器件能够承受更高的电压和工作温度,这使其能够应用于更为严苛的环境 。
高速开关: SiC MOSFET是单极型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没有电荷存储效应,不会产生传统硅IGBT的拖尾电流 。这使其能够实现极高的开关频率,显著减少开关损耗 。
低损耗: SiC器件具有极低的导通电阻(Rds(on)​)和寄生电容 。例如,罗姆(ROHM)的第4代SiC MOSFET通过改进双沟槽结构,成功将导通电阻降至业界超低水平,并将开关损耗降低约50% 。
这些技术突破为SiC MOSFET取代硅IGBT成为中高压功率器件提供了坚实基础 。

4.2 SiC MOSFET对T型拓扑性能的赋能
T型三电平拓扑与SiC MOSFET的结合,是一种技术上的完美契合,实现了“优势互补”。T型拓扑的固有弱点在于其外侧开关管承受全直流母线电压,这在传统的Si器件方案下,尤其是在高频应用中,会产生较高的开关损耗,限制了其在高频场景下的应用 。而SiC MOSFET以其超低开关损耗的特性,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痛点。
将SiC MOSFET应用于T型拓扑,能带来如下革命性的性能提升:
显著提高效率: 一项研究表明,用SiC MOSFET替换T型拓扑中的Si IGBT,总损耗可降低约41% 。在电动汽车主驱逆变器中,使用SiC器件相比IGBT,效率可以显著提升,从而使电耗减少6% 。另一项参考设计显示,基于SiC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峰值效率可达98.6% 。
大幅提升功率密度: SiC器件的高速开关能力使得开关频率可以提高至90kHz 。开关频率的提高直接减小了输出LCL滤波器等磁性元件的尺寸和重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功率密度 。例如,一个11kW的参考设计实现了超过2.2kW/L的功率密度 。
优化器件选型与混合方案: 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器件都需替换为SiC,仅用SiC器件替换T型拓扑中承受全母线电压的两个外侧开关,就能显著降低半导体损耗 。这种混合使用SiC和Si器件的方案,能够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平衡系统成本 。
下表总结了基于SiC器件方案相比于传统Si器件方案在T型逆变器性能上的提升:
表2: SiC应用前后T型逆变器性能指标提升数据
性能指标 Si器件方案 (2L)  SiC器件方案 (T-type)
性能提升幅度 (%)峰值效率~95%98.6%~3.6%
功率密度较低>2.2 kW/L显著提升
开关频率较低 (~25 kHz)高达90 kHz显著提
THD 较高 (4-4.5%)  <2.5%显著降低
940036C309D73010A9ED711055AE4889_w2560h1440.png
3E6C9753352E8DA784FDAC16B5E06D3A_w2560h1440.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F848D55F8918A96345FEC6B70C6D93BE_w2560h1440.png
1C8930C19301359581F18FA55CF18E1F_w2560h1440.png
4.3 栅极驱动与热管理的关键挑战 1C8930C19301359581F18FA55CF18E1F_w2560h1440.png
E822EEF5D3600B522DB610B9C60DC9F3_w2560h1440.png
尽管SiC MOSFET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但其独特的特性也对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SiC器件的超快开关速度(高dV/dt)会产生米勒效应和电磁干扰(EMI),可能导致栅极电压出现尖峰,甚至引起误导通 。因此,T型拓扑中的SiC器件需要专门设计的栅极驱动电路,以提供高共模瞬态抑制能力(CMTI)、强大的源/拉电流以及快速的短路保护功能 。例如,德州仪器(TI)的UCC21710系列隔离栅极驱动器就是为驱动高压SiC MOSFET而设计,其集成的短路保护功能可有效应对SiC器件的快速响应需求 。
此外,SiC器件虽然损耗更低,但其带来的高功率密度意味着热量更加集中,传统的散热设计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SiC器件的优势,必须重新设计热管理方案。例如,有研究将逆变器相桥臂模块拆分为高侧和低侧子模块,并将其安装在独立的散热器上,以增加整体散热面积 。这表明,将SiC技术集成到T型拓扑中,并非简单的器件替换,而需要对整个系统(包括驱动电路、功率模块和热管理)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设计,以应对高速开关带来的新挑战。

第五章: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5.1 成本与供应链挑战
目前,碳化硅器件相较于传统的硅器件仍存在较高的成本,这是其大规模应用的“拦路虎” 。然而,整个产业链正在通过技术和生产环节的改进来解决这一问题。将SiC晶圆从目前主流的6英寸向8英寸升级是必然趋势 。8英寸晶圆的可用面积是6英寸的1.83倍,这意味着单张晶圆能切出的芯片数量将显著增加。此外,晶圆工艺中的批处理成本也因面积增大而摊薄,预计单芯片成本可降低30%甚至更高 。这一成本的显著降低将直接推动SiC器件在更多领域的渗透,并缓解目前存在的晶圆供应短缺问题 。
C187AE3CD7CB26BD7174BAD4C401138C_w3000h2000.jpg
7D5058B38777253C487E8B0CCF7DBC52_w3000h2000.jpg
C4BFC076A7265B6129156981A4C570DB_w3000h2000.jpg
C64E382DC33E90B9B37079CC2131C4A8_w1080h720.jpg
5.2 拓扑创新与控制算法优化
T型三电平拓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其拓扑结构的创新和控制算法的优化。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T型开关电容可扩展多电平逆变器,以进一步减少器件数量并提高电平数,从而在更高功率场合实现更优的性能 。同时,针对T型拓扑固有的中点电压不平衡问题,新的控制算法,如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优化方法,将持续被开发和完善,以确保系统在不同负载和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5.3 行业应用渗透与市场前景
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性能的提升,SiC-T型拓扑的组合方案将加速渗透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汽车市场已经成为SiC功率器件最主要的应用市场,其在主驱逆变器和车载充电器中的应用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车用SiC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9.4亿美元,占整个SiC功率元件市场份额的70%以上 。除了汽车领域,SiC器件的应用也将加速拓展到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对效率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工业和民用领域 。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结论T型三电平拓扑作为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重要创新,以其精简高效的特性,在中高功率应用中开辟了广阔天地。它通过优化器件数量和传导路径,有效降低了系统损耗和成本,解决了传统多电平拓扑的部分局限性。然而,其外侧开关管承受全母线电压的特性使其在更高开关频率下存在损耗劣势。
SiC MOSFETs的出现,恰好为T型拓扑的这一挑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SiC器件极低的开关损耗和高速开关能力,直接消除了T型拓扑在高频应用中的性能瓶颈,使其效率和功率密度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拓扑创新”与“材料革新”的结合,为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功率变换系统提供了理想的技术路径。
展望未来,尽管SiC器件的高成本和供应链瓶颈仍是短期挑战,但随着8英寸晶圆技术的成熟和量产,其成本将显著降低,市场渗透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可以预见,基于SiC的T型三电平拓扑将从高端应用向更广泛的领域加速渗透,成为引领下一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主流解决方案,为实现更高效、更紧凑和更可靠的电能转换提供核心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8-25 03:49 , Processed in 0.232166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