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948|回复: 0

[转载] 宋永军:手机C2B难实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8 22: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去年开始,家电行业掀起了C2B定制热,而到了2013年,这股热潮终于烧到了手机通讯业,继年初华为正式宣布通过电商平台C2B模式推出新款手机,天猫锦上添花,青橙跟进之后,深圳的一家名不经转的百分之百科技也高调宣布推出国内首个互联网手机C2B自有平台,据说HTC也有意入局。一时间手机定制C2B模式在国内成了当红炸子鸡。可是就笔者看来,这一模式看起来很美,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首先,定制平台必须具备几个基本前提:一是具有强大的客户洞察能力,能深度了解客户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具备强大的模块开发或者通用能力,这种模块化能力能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三是具备长尾盈利能力,通过定制平台能实现批量规模效益。可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上大多数具备类似平台的运营商都尚无成功案例。
其次,平台必须具备极强的规模效益能力以及客户流量能力,也就是能吸引大量的客户进入这个平台,提供这种需求,从而聚沙成塔,实现盈利。但是目前尚没有看到类似的成功经验。其实这种模式是早年戴尔在PC领域采取过的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的确有一定的价值,不过随着企业的成熟,这种模式的弊端也会逐渐显现。比如客户个性化需求与规程化的手机生产线之间的矛盾,物流配送的效率,定价与客户期望之间的差距等等。所以,戴尔基本放弃了这种模式。
最后,这种模式生产的手机不具备强大的品牌效应。对于客户而言,尤其是中国客户,手机不仅仅是通信工具,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品味象征与地位象征。这就是为什么苹果,三星等手机能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大部分市场,占整个手机市场盈利的70%以上的原因。如果是一个通用的定制平台,就泯灭了手机的品牌效应,有沦入山寨之嫌,不太符合客户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采用C2B模式的手机厂商中,三线甚至四线厂商居多。显然它们是想在异常惨烈的国内手机市场中独辟蹊径,挤出一丝生存的空间。但是鉴于这些厂商的整体实力,恐怕任重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2 04:17 , Processed in 0.01741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