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切换到宽版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帖子
查看: 1279|回复: 0

[转载] 多家浏览器欲换内核:利益决定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7 10: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的浏览器市场非常热闹,钛媒体编辑也一直在关注。谷歌打算在Webkit之外另起炉灶,开发Blink内核。Opera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内核,改投了WebKit,在谷歌宣布Blink时,Opera也跟着过去了,宣布拥抱Blink。Mozilla和三星搭上一起开发Servo内核,主攻移动市场。
浏览器市场一下子看上去非常热闹,但也颇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谷歌要放弃Webkit,自立门户?谷歌和三星以及Mozilla应该属于盟友关系,为什么要联合起来造反?Opera怎么就成了墙头草了?在浏览器世界,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成了媒体讨论的焦点。
其实,在商言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各个厂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的相应的路径罢了,所谓的朋友和敌人,只是外界对各方阶段性合作或对抗战略贴的标签罢了。
浏览器大战,其核心是商业模式之战,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各厂商的浏览器战略是为其商业模式服务的,从其商业模式出发,可能可以更明白的看清楚各方打的是什么算盘。
为什么谷歌放弃Webkit?
在Google放弃Webkit之前,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事实,即谷歌已经成了Webkit的最大贡献者。Google是一个建立在WEB之上的公司,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即来自浏览器的搜索引擎广告,为了让消费者尽量多的使用Web以及搜索引擎,谷歌对改进浏览器以便把跟多的服务移到WEB上有着极其强烈的动机。所以其对此前Chrome的核心——Webkit投入是巨大且真诚的。
可是,Webkit始终是苹果主导的项目。WebKit项目脱胎于Khtml,由苹果牵头建立,其目标是为苹果MAC OS以及iOS提供一个高效的浏览器渲染内核。相对于Google ,苹果是一家传统的多的公司,苹果的主要营收来自其硬件产品的销售。虽然苹果也对WEB有着巨大的兴趣,但和谷歌对WEB的狂热相比,苹果更倾向于建立硬件+软件+iTunes的封闭生态系统,浏览器不是其工作的重心。
工作重心的不同,导致苹果和谷歌在维护WebKit上的步调越来越不一致。在Google的官方博客上写道:“多年来支持多种不同的构架给WebKit和Chromium项目带来了越来越棘手的复杂度。这已经开始减缓了合作创新的速度。”
在项目开始时,Google通过使用Webkit的成果,成功的快速推出产品并抢占了市场。但在WebKit成为累赘时,脱离Webkit的Chrome给Google更大的自由度来实现其目标中的Web形态,而不需要和苹果协调步调。
Opera为什么成了墙头草?
Opera一直以来都是自有内核浏览器的代表。但在2013年2月13日,Opera宣布放弃自有内核Presto,并投入WebKit的怀抱。从此,Opera成为一家新的“壳公司”,成为内核打包党的一员。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是Opera的战略转型所决定的,在2009年以前,Opera走的是传统的ODM、OEM路线,是一种B2B的模式,通过把浏览器授权给第三方厂商,从而获得授权金。既然是技术授权,拥有自有技术就成了关键,那维护一个自有内核成为其自然而然的选择。
但当移动市场被iOS和安卓占领以后,以移动浏览器起家的Opera在标准和市场占有率上都没有话语权,虽然有自有内核,但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且开源的WebKit也让Opera的技术授权变得更加没有竞争力。
于是在2009年,Opera 决定要改走 B2C路线。通过建立广告供应链,把流量变现。
2011年,Opera 并购美国广告平台、行动广告供货商 AdMarvel,从此掌握广告内容制作商、手机端用户,更获得行动广告平台的效益追踪技术。
2012年,并购欧洲地区行动广告联播网 4th Screen Advertising,从此掌握品牌及广告代理商,也接手其原有合作对象,如 MTV、Global Radio等。
2012年,并购手机网页广告及 App 广告服务商 Mobile Theory,从此掌握品牌及广告代理商,包括其在美国的合作对象,如微软、可口可乐等。
2012年,B2C 的获利占 Opera 总营收逾 60%,总营收更是 2010 年的 2 倍,这几年 Opera 的成长,都是 C 端带来的。
Opera在转型中渐渐成为了渠道商和广告代理商,而技术授权变的越来越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一个开销巨大的内核越来越缺乏性价比,于是就有了Opera放弃自有内核这一幕。同时,为了获得良好的兼容性,Opera 需要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内核来支持其市场份额,于是当时的WebKit成了最好的选择。
可以看到,Opera的模式其实是Google模式的一个翻版,追随Google是个比追随苹果更好的选择,于是在Google宣布Blink后Opera便马上跟着Google跑了。
Mozilla和三星为什么走到了一起?
Mozilla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通过浏览器捆绑搜索引擎,并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收入提成。而这其中最大的金主便是Google。2010年,Google为Mozilla贡献了1.23亿美元营收,占当年Mozilla全部营收的84%。Mozilla和Google的协议最长是3年一签,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12月21日,该项协议在2014年12月20日到期。
虽然都是做浏览器,但在桌面端Mozilla和Google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Chrome可以看作Google广告的直营店,所有通过Chrome产生的收入全部由Google自己获得,而Firefox则成为一家代理商,Firefox获得销售提成。因为浏览器市场巨大,光靠Chrome是不太可能吃下整个市场,在IE和Safri之外存在的Firefox可以帮助谷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谷歌心甘情愿支付巨额资金给Mozilla的原因。当然,如果Google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Firefox还可以找微软,雅虎等其他搜索引擎合作,但前提是其市场份额具有吸引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9-13 19:38 , Processed in 0.01974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