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直以来,Android都被视为iPhone的最有力竞争者,但本篇文章的作者却认为iPhone如果输掉这场战争并不意味着Android优于iPhone,而是因为苹果输给了奥斯本效应。
什么是奥斯本效应?
1981年,AdamOsborne发明了首部商用化的手提计算机OsborneI。但这个辉煌的成绩却很快的烟消云散。传说在1983年AdamOsborne口滑了一下,宣布了OsborneI的继任型号Executive和Vixen。不料宣布后,顾客马上停止购买OsborneI,改为持币观望,结果OsborneI的销量急跌,公司也因为周转不灵而关门大吉。
产能限制了iPhone价格的最适策略
首先我们先重温一下经济学中的“最适策略”:
需求弹性理论认为当需求弹性等于或大于1时,降价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总收入。
根据分析师JamesFaucette的分析:“我们相信苹果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同业中最高的。”("WebelievethatiOSproductshaveexhibitedtheindustry’sgreatestpriceelasticityofdemand")。另外,在DartmouthCollege任教的RobertHansen教授也利用iPhone售价,估计iPhone需求弹性值为1.49。
从此推断,如果苹果真的要追求最大的利益,它“应该”降低iPhone售价。
下方左图是假设iPhone的需求弹性大于1(斜率小于45度)的需求图。假设苹果把iPhone定价由US$649降至US$349,需求会由Q2增至Q4,使苹果收入增加(图中增加的橙色部份)。其中,利润率(ProfitMargin)的损失(Loss)会被销售量增加(Q2Q3)所带来的收入抵消甚至超越更多。因此,当iPhone需求弹性大于1时,降价将会是iPhone的最适策略。iPhone的产能与售价意想图。
问题是:
现实没那么理想iPhone老是缺货。
上方右图是iPhone同样由定价US$649降至US$349,但却遇上缺货的结果。当苹果把iPhone售价调低时,本来可以倚赖销量增加(Q2Q4)来弥补售价的损失(Loss),但由于产能不足,使iPhone的最终销量只停留在Q(A)的位置。结果右图中黄色部份的收入增加,远远比不上灰色收入减少的部份。
对,这不是生意经。
每年iPhone的产能都不能在开卖的最初三个月内赶上。例如美国的iPhone5在推出三个月后才摆脱供不应求的情况,iPhone4S要在推出后四个月后才勉强赶上需求。
苹果拼命提升产能,销售量波动却日益增加
虽然一开始总是缺货,但历史告诉我们iPhone的产能最终都会赶上。最少,2010年iPhone才出货4700万部,但2012年iPhone出货量达1.35亿,证明了iPhone的产能在两年内就已经提升约1.8倍。所以产能速度未必是苹果不推廉价iPhone的唯一理由。
但更严重的是,随着量提高,波动也跟着提高。与iPhone5旺季供不应求同时出现的,是淡季需求急速下降。由去年的iPhone4S开始,iPhone销量最好的时候,偏偏就是产能最差的时候;而正当产能慢慢赶上时,销量就急剧下滑。
下图是iPhone的旺/淡季销量比较。由2007年起,iPhone的各季需求波幅并不算很大,但到了2012年,旺/淡季的销量差距急剧增至2000万台!
2011年刚推出iPhone4S时,销量可以达3700万台,但在iPhone4S的最后两季,销量即掉到2600万台左右,差距达到1100万台。而当iPhone5刚推出时,销量马上回升到4700万以上……不知道iPhone5的最后两季销售量又会如何?%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