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查看: 3739|回复: 7

[原创] macau大学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2 1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macau大学的资料

Macau.zip

8.46 MB, 下载次数: 119 , 下载积分: 资产 -4 信元, 下载支出 4 信元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简介

                            (来源:国务院学位办)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欧姆定律(1827年)和克希荷夫定律(1845年)为电路分析、计算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麦克斯韦方程(1864年)创立了电磁场理论体系,进而赫兹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客观存在,推动了无线电通信的发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明的真空电子管把无线电技术推进到实用化和高频、超高频阶段。二战期间由于军事需要,雷达、遥控和无线电通信等发展迅速,带动了一系列电子元器件(包括微波大功率器件)的发明和发展。随着量子力学的确立,30年代发展了固体电子能带论,同时由于雷达技术的推动,使巴丁、布莱敦和逡克莱在半导体表面研究中于1947年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进而发明了晶体三极管。这一发明大大推动了固体和半导体电子器件的研究,并在60年代先后发明了固体微波振荡器、激光器和集成电路。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开创了光纤通信的新纪元。集成电路的发明及其由小规模集成到今日的特大规模集成的持续、高速发展更是大大推动了以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进展,推动了又一次人类新的技术革命。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电磁波、荷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在不同媒质中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本一级学科分为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主要研究:光子学、光电子学、导波光学、光纤通信与光信息处理技术、微波电子学和相对论电子学、薄膜与表面技术、真空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显示技术等。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和综合方法、设计技术、测试技术,新型电路与系统,各种信息处理的硬、软件实现等。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各种固体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各类电子元器件(包括有源、无源、功率及敏感与执行元件)的制造和测试技术,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的制造技术、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学、可靠性技术和测试方法等。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产生、传播、传输、与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检测理论和方法,电磁辐射散射的理论与技术,无线电理论和技术,微波电路和光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和计算电磁学等。本学科的各二级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例如,导波光学是物理电子学和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的交叉,集成电路是电路与系统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交叉,微机电系统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的交叉,电路网络理论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路与系统的交叉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它一级学科,如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紧密联系。它又与近代物理学、数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21世纪前叶全世界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将会突飞猛进,作为基础学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许多方面将有革命性的新突破,新的学科分支将会不断涌现。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一、概述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领域范围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高等代数、应用泛函分析、数值分析等。

技术基础课: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微波电路理论、高等模拟集成电路、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软件技术基础等。

专业课:专业课程可由各培养点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和行业实际需要确定。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五、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与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革项目,可以是技术工程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书、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7: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雨:希望能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把科研资源集中到一两个部门,每个项目的经费多一些,在经费安排中多向科研人员倾斜一些。这样大家就不用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项目重复申请、重复汇报上,以及应付论文任务和考评。如果能够这样,大家就可以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十年磨一剑”,多做一些原创性的研究。要想在科研上做出大的成果,必须要经过跟踪—模仿—创新三部曲。这很像盖大楼,想不打好地基,直接盖上面几层,是不可能的。许多新的发现看似偶然, 实际上是源于长期的积累和准备。

材料应该和生物在一块,他们之间可以拼论文数和影响引子。工程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块,ME,EE,CS等,相对容易在国外找到工业界的位子。让他们工业界工作的人比论文"质量",感觉希望渺茫。工业界的经历比博士后强多了感觉现在国内最缺这种有国外(大)公司有研发经历的人


这是高校招人又不是公司招人,难道国外知名大学工程院的助理教授们都是在大公司做过研发的?国内根本不缺在大公司有研发经历的人,因为真正重要敏感的职位根本不会让外国人参与,那些不重要不敏感的职位早就转移到国内了


事实正好相反,国家的导向也是更重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比增加高校发论文的篇数和他引次数重要千万倍。一个资深工程师胜过10个AP。


本人10年前获得法国有名工程师学校的材料工程博士文凭,
现在法国上市集团作管理和项目开发。
我认为目前的中国千人计划网上国内招聘的大都是基础科研型人才,以发表文章,发表新观念,获得知名度,为最终目的,他们的理念,理想肯定和国内更不用说国外企业公司以谋利,谋生存,谋扩张这些个目标上是很难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从实验室理论成果到企业产业的实际的效益获得,是受非常多的因素制约的,决对不是所有理论基础研究的发现,发明都有实际的实用价值,至少在相当的一段时期以内。
我认为国内目前需要的是能够将理论能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也就是在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和国际眼光的科研背景出身的人才。
比如为什么在美国做科研的很多都是外国人,而技术转化关键部位是广义的美国人?这就说明科研是广种,而为尽可能避免薄收,只有是素质更全面的人才才能挑得起这个担子
是啊,工程类入选的大多数都是搞材料的。因为搞材料的容易发文章,影响因子高。专家只要数数就行了。
本质问题还是选拔标准不合适。以文章为导向,对于生物、医学这种基础学科可能合适。对于工程这种学科不合适。像神九、大飞机这些项目,能发多少SCI?解决其中一个技术问题,可能都发不了一篇SCI?但是价值比发n篇SCI都强。
发表于 2015-7-6 07: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顶一个!
发表于 2015-7-6 0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发表于 2016-3-27 1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资料
发表于 2016-7-10 2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来看看
发表于 2017-12-28 12: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下来看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 手机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5-2-6 04:36 , Processed in 0.02077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