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有理分式的形式:
其中, 就是系统的极点。
当系统被激励(例如,加上一个脉冲或一个阶跃信号),它的时域响应 可以通过对 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得到。数学上,这个过程会将传递函数分解为多个简单分式的和(部分分式展开),每个分式都对应一个极点:
这是最核心的一步。拉普拉斯变换中有一个基本变换对:
这个公式将复频域(s域)中的点 直接与时域中的指数函数 关联了起来。
现在,让我们把极点的通用形式代入这个变换对。一个极点 通常是一个复数:
其中:
是极点的实部。
是极点的虚部。
这个极点 对应的时域响应分量为:
利用欧拉公式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响应写为:
现在,关键点来了:
部分(正弦和余弦)代表振荡,其频率由极点的虚部 决定。
部分是一个指数项,它负责调制振荡的幅度。
这个指数项 就是“衰减因子”(更广义地应称为“包络因子”)。
极点的实部 的值决定了这个因子的行为,从而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 极点位置 (s = σ ± jω) | 衰减因子 | 时域响应分量 | 物理意义 |
| :--- | :--- | :--- | :--- |
| 左半平面 (LHP)
| 指数衰减 | | 稳定。振荡的幅度被一个 decaying 的指数紧紧包裹,最终归于平静。 越大(极点离虚轴越远),衰减得越快。 |
| 虚轴
| 常数 1 | | 临界稳定。振荡幅度永不衰减,永远持续下去。 |
| 右半平面 (RHP)
| 指数增长 | | 不稳定。振荡的幅度被一个 growing 的指数疯狂放大,最终失控。 |
极点的实部 (σ) = 衰减因子的指数部分。
极点的虚部 (ω) = 振荡的频率部分。
极点离虚轴的远近:决定了衰减或增长的速度。离得越远, 越大,指数变化(衰减或增长)的速度就越快。
极点离实轴的远近:决定了振荡的频率。离得越远, 越大,振荡频率越高。
假设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有一个极点位于 。
提取参数:实部 ,虚部 。
确定衰减因子:衰减因子为 。
确定振荡频率:振荡频率为 3 rad/s。
描述时域响应:该极点对应的自然响应是一个频率为 3 rad/s 的正弦振荡,其幅度被一个时间常数为 秒的指数包络所衰减。这意味着振荡会在大约 2.5 秒(5τ)内基本消失。
结论:
极点和衰减因子是通过拉普拉斯逆变换的基本关系式 精确对应上的。极点的实部 σ 直接就是衰减因子指数项的系数,它决定了系统响应是衰减、维持不变还是增长,从而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