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汇聚中科院、工程院、医科院、农科院、985高校及新型研发机构等近200家科研院所、单位发布的研究成果,通过多源动态提取信息因子,按领域维度、期刊级别、创新载体、学者信息、时间梯度等多维度权重,经人工智能计算分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开发了“科创热榜”的推荐榜单。
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www.ncsti.gov.cn)科创热榜每日榜单形成的一周科技记忆,我们推出《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专栏。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第一期。
本周,东南大学可视化原子制造方向重要成果刊在《自然·材料》,为这座百年黉门的120周年云庆典添得一份好礼。
该成果出自东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团队,他们基于自主搭建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系统,首次从原子尺度揭示了刻蚀过程中完整的固-液-气三相反应机制,为发展高效、高精度制造工艺与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和制造原理。
液体环境中纳米气泡加速金表面刻蚀的过程与机理
好事成双,该校苟少华教授团队凭借在芳基钌(II)超分子光敏剂的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一并跻身榜单TOP10。
“东南形胜,虎踞龙蟠。弦歌不辍,百二十年。”刚结束高考的学子们,可以考虑是否要与这所“四牌楼下、九龙湖畔“的名校结缘,当然,也可以掂量一下立于榜首的另一位重量级选手——清华大学。
该校材料学院林元华团队通过在介电材料中引入熵的调控策略,获得一种具有超低介电损耗和较高介电常数的线性介质材料,显著提升电介质储能密度。这项成果同样刊登在《自然·材料》,并于本周后半段成为热榜新晋榜首。
高熵的畸变烧绿石相结构
材料科学炙手可热,并不妨碍热榜呈现群雄并起之势。西安交大、中科院海洋所也是本周科研力爆棚的选手。
西安交大共有涉及化学与材料领域的3项研究成果跻身榜单TOP10。
其中,高垒团队发现水分解催化制氢中富勒烯的“氢摆渡车”和“电子海绵”效应,有望推动相关高效制氢催化剂的研制与实际应用;
吴朝新团队开发了一种使用可光固化交联分在柔性器件中的“内封装”策略,可以同时提高柔性钙钛矿模块的效率和稳定性,加速柔性钙钛矿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李鹏飞课题组开发了一类新骨架手性联吡啶配体SBpy,克服了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之间的矛盾。
中科院海洋所表现出“翻手云覆手雨”的巨大能量,锁定热榜TOP20中的4席位置。该所在牡蛎基因组编辑和利用海洋大气分子改造“铜制剂”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还揭示了北赤道潜流季节内变异中存在的三种典型中尺度过程;并对ENSO近期演变及其实时预测挑战方面的观点性文章。看来,海洋科学也是一座科研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