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内生于中国很多古城镇共有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某种矛盾———即它们传承千年、弱不禁风的防灾防火功能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巨大矛盾之中。这样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且日益加剧。 1月11日凌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平方公里,2/3的古城都被烧毁了,造成经济损失可能逾1亿元。据初步调查,火灾起火点位于古城中下段如意客栈,初步排除人为纵火。 造成亿元损失当然令人痛心,但是更让人疾首的是,古城的文物和文化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独克宗和丽江一样曾是滇藏“茶马古道”重镇,也是马帮进藏的第一站,还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筑,近年来已被当地打造成为精品景区,城中商铺、客栈聚集。 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内生于中国很多古城镇共有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某种矛盾———即它们传承千年、弱不禁风的防灾防火功能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巨大矛盾之中。这样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且日益加剧。香格里拉古城的这把大火,不在今天发生,也可能在明天发生;它以沉重的代价为中国很多文化古镇的商业开发模式,敲响了警钟,提供了教训。 古城镇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并非天生就是一对矛盾,水火不容。相反,两者之间还可能是一种彼此需要、互利共赢的关系。毕竟,并非所有的古城镇、古建筑,都如故宫博物院那样,能以举国之力严加保护。事实上,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文化产业的风生水起,也令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声名鹊起,焕发生机。问题在于:文化古镇自带的防火防灾功能,未必跟得上商铺密布、游客如织的现代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也是这样一种功能性失调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