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标题: bandgap电阻比例和BJT比例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4 12:01
标题: bandgap电阻比例和BJT比例问题
本帖最后由 Luxuchang 于 2015-10-14 12:04 编辑

( , 下载次数: 93 )





各位N人,小弟前不久开始做带隙基准,疑问多多,还望各位指点迷津,分享一下流片经验!!!


已知:上图是我所做电路的简化图,运放直接用理想vcvs(gain=10000)代替,假设R2/R1=m,Q2/Q1=n;先不考虑失调,那么:VREF=|VBE2|+VTln(mn)(1+R2/R3),然后,我人为的使m=10,n=14,再通过仿真微调R3的值,温度范围在-40~125℃时,温漂系数我暂时调到了10.14ppm/℃,P管流过的PTAT电流为14uA。


问题:后来我先定PTAT电流为10uA,分别比较了(m值不变)和(m值改变)的ppm大小,发现会些较明显差异。


那么R2/R1的比例以及阻值是多少为好,有哪些依据?而且Q1和Q2应该是多少比例为好,原因又是什么?





作者: azeee    时间: 2015-10-14 13:35
本帖最后由 azeee 于 2015-10-14 22:21 编辑

好问题,我先留个名。
作者: sam12321mas    时间: 2015-10-14 13:39
回复 1# Luxuchang

通常如果不考虑失调,R1=R2;Q1/Q2=1:8,这个是基于版图设计对称性角度来考虑的
作者: fireeyes    时间: 2015-10-14 14:28
本帖最后由 fireeyes 于 2015-10-14 14:29 编辑

回复 1# Luxuchang


   n越大, R2/R3的比例就会越小, 运放的offset等效到Vbg输出的offset也越小。n通常有 8, 14, 24等等
作者: lwjee    时间: 2015-10-14 17:00
M不能去太大的,Opamp Offset电压到输出的比例随M增加而增加。
作者: mmark    时间: 2015-10-14 21:26
個人認為R1,R2一般來說設計會是一樣的, 阻值的決定會取決於本bandgap的流耗spec.
當然左右兩路電流也是可以不一樣, 不過左右兩路電流不一樣的時候, BJT特性不一定完全會一致.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5 09:25
回复 5# lwjee


   那R1的阻值该如何定呢?假设m固定了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5 09:29
回复 5# lwjee

还有,VREF=VBE+(1+R2/R3)[VT×ln(m*n)-VOS],跟m没太大关系吧,m大了,R2大,为了保证零温漂,R3增大就是了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5 09:30
回复 3# sam12321mas

依您的经验来看,1:8好,还是1:14好,亦或其他比例。。。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5 09:33
回复 6# mmark

根据拉扎维书上讲的,R1,R2设成比例关系,对失调影响有帮助,但对BJT特性有何影响,望指点指点!
作者: lwjee    时间: 2015-10-15 10:01
回复 8# Luxuchang


    这要看你怎么做了,这里推到近似的。m比较大时电阻的offset影响明显增大的。R的取值主要影响功耗和面积。
作者: cmfjxga    时间: 2015-10-15 16:52
一般Q区面积较大的那种BJT,Q1 2的比例按照1:8或者其他最后摆成正方形的比例取值。然后看看VBE的温度系数,对应电阻的比例m值可以通过计算算出来。然后就是想想怎么设置电阻的连接方式达到一个小数的值,比如m=10.5
作者: sam12321mas    时间: 2015-10-18 11:21
回复 9# Luxuchang


    我个人基本都用1:8,主要基于版图设计(layout)的对称性角度来考虑的,方便摆成一个正方形,1:14感觉也是可以的,主要看你版图设计的要求(如下图)。 ( , 下载次数: 56 )
一般是把这个比例定下来然后对电阻的值进行粗略的计算,然后再调schematic里面电路transistor的尺寸
作者: daisy_san    时间: 2015-10-18 21:32
问一下,支路电流如何确定呢?通常我都是设10uA,功耗小时也设过5uA。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19 12:00
回复 12# cmfjxga

恩恩,谢谢您分享的一些经验。现在主要问题是怎么仿真更有效?比如R1,R2,R3都是10/2的尺寸,P管电流10u,那么为了使温漂达到最小,怎么进行扫描仿真呢?
作者: Luxuchang    时间: 2015-10-20 10:35
回复 14# daisy_san


  我被要求设为10u,现在正在想仿真方案,BJT定为1:8,电阻的话不知道是先定R3还是R1
作者: cmfjxga    时间: 2015-10-20 14:07
回复 15# Luxuchang


   BJT也有很多种,选用面积大的那一种。流过MOS的电流镜设置在2uA差不多了就。I*R+VBE=1.2V,自己算吧。
BANDGAP主要耗电都是在运放上面的
作者: asdmnbvc    时间: 2020-2-1 20:52


   
lwjee 发表于 2015-10-14 17:00
M不能去太大的,Opamp Offset电压到输出的比例随M增加而增加。


OP的失调电压和M值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是M值在计算公式里是以ln(M )的形式出现的,M值变成2倍,ln值也只是增大一点点,所以增大M值是不合算的。

作者: jianbinma    时间: 2021-4-8 15:51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delta Vbe一般都通过m=8和m=1的BJT来产生,原理上两个同样大小的BJT,让其中一个的Ic是另一个的8倍一样可以得到相同的delat Vbe,为什么没人用? 绝大多数都约定俗成的用m=8和m=1的BJT呢?有什么讲究?
作者: 境泽言香    时间: 2021-5-13 07:35


   
jianbinma 发表于 2021-4-8 15:51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delta Vbe一般都通过m=8和m=1的BJT来产生,原理上两个同样大小的BJT,让其中一个的Ic是 ...


因为匹配,单个的八倍面积匹配效果不如个数的匹配性好






欢迎光临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https://bbs.eet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