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标题: 忍不住吐槽下ISSCC和很多IEEE里面关于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打印本页]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6-13 05:55
标题: 忍不住吐槽下ISSCC和很多IEEE里面关于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一直奇怪为什么ISSCC各位大神是怎么达到各种无敌指标的,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去验证,自己也亲手去做了试下,发现,原来ISSCC里面的那些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根本不可能运用到工业里头。每位大神都抱着一种投机取巧的态度去设计。

最简单的问题,里面各种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说能达到140dB以上的CMRR,或者有些130dB也不错,都是在输入信号为0 dc offset的情况下测量的,问题是,现实中有可能有这种情况吗?不可能。ECG的可是要解决500mV dc offset的,亏那些作者居然说自己放大器可以运用在生物医疗上,真不害臊。

那些放大器给个500mV dc offset,估计也不会超过40dB CMRR, 不错,是40dB,虽然发表的时候许多人都是140dB。

那些paper忽悠人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对学校研究是有很大影响的。假如不是这些paper作弊,也许许多聪明的人就会想出更好的IA。

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崇拜ISSCC里面关于IA的paper,我是实在忍不住了才吐槽下,还请指教。
作者: qfn    时间: 2014-6-13 09:13
这人人皆知
如果不是企业发表的paper,或者是berkeley这类学校发表的paper,看都懒得看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6-13 10:55
回复 2# qfn


    之所以反对这些人乱发paper,是因为假如有些聪明的人想出解决方法,但无奈发现ISSCC不在乎,但由于自己其他指标上不去,所以,不能发表。而且,ISSCC这些paper并没有告诉别人input signal offset的问题,所以,没有人会往那方面去想。这个问题在paper连提都不提一下。大家都知道是在作弊,所以不提了。
作者: freecore    时间: 2014-6-13 11:36


   
一直奇怪为什么ISSCC各位大神是怎么达到各种无敌指标的,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去验证,自己也亲手去做了试下,发 ...
Jeecoun 发表于 2014-6-13 05:55




   ECG怎么会有500mV的DC offset? 是输入信号500mV吧?
作者: vdslafe    时间: 2014-6-13 13:47
回复 3# Jeecoun


    你咋觉得ISSCC 不在乎啊,只要是有意思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比较容易中isscc,光拼性能没创新,反而不容易中。
作者: bsaqycx    时间: 2014-6-13 14:31
看paper只是看其中有意思的部分对你有没有借鉴意义,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启发而已啊!!
作者: et2234    时间: 2014-6-13 15:15
很多學生為了要畢業  沒法就開始來作文比賽了
作者: stevezjb    时间: 2014-6-13 15:56
paper看长板,工业看短板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6-13 23:33
回复 4# freecore

真正的ECG标准是要解决几百mV的dc offset的,然后信号大概是0.1mV。ISSCC这些放大器拿来做ECG就是坑人。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6-13 23:38
回复 6# bsaqycx

本来大多数IA都是传统的两个单向输出放大器,那些博士生教授为了完成任务,不用这种放大器,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出高的CMRR,所以,就剑走偏锋,做另一种,问题是另一种根本不能解决input signal offset问题。去看看那些Ti, Analog Devices的IA,有几个是用ISSCC那种做法的?ISSCC从2000年开始就流行另一种IA,那些人的目的是为了作弊,为了发paper。

假如有个很聪明的学生,学生本身没有什么经验。结果先从ISSCC上的paper了解问题,他就不会去想到这些放大器其实一点价值都没有,他就会继续在ISSCC类型里的放大器钻研。这些paper耽误了多少人。
作者: wswy    时间: 2014-6-15 17:04
大家要是都能通过论文学到所有知识,有的公司乐疯了,有的公司哭疯了。论文吗,就像创业公司,疯狂的生长,然后收割那么有限的几个
作者: brightorange    时间: 2014-6-15 18:39
本帖最后由 brightorange 于 2014-6-15 18:41 编辑

怎么感觉你的信号读出方式不太对劲,考虑过转换成电流方式么?
IA里面的Offset 不是你指的这个吧,Offset只是IA自己的Offset,
你说的是信号本身有一个DC值。
作者: hszgl    时间: 2014-6-16 13:04
回复 12# brightorange

都可以叫offset。
作者: liuycto    时间: 2014-6-16 13:45
如果信号频率不是极低的情况,offset大用交流耦合不可以吗?
作者: angelaboy    时间: 2014-6-29 02:40
理论和实际实现不一样的。一个和一批也不一样。
作者: pop326    时间: 2014-6-29 15:01
看PAPER是看技術與學理的創新性,至於能不能完美實現又是另一項問題,能上ISSCC的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實力,不容抹滅~~如果樓主覺得不好,期待你明年發一篇來分享一下
作者: cezhang2    时间: 2014-6-30 11:45
这是因为他老板牛逼,审稿人得给他老板面子啊, 国内学校做出来同样指标,也照样悲剧。
作者: cezhang2    时间: 2014-6-30 11:46
这是因为他老板面子大,审稿人得给他老板面子,这种论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发出去的。
作者: quhuaibo    时间: 2014-6-30 12:16
goog idea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7-2 13:25
回复 16# pop326 能上ISSCC的就是有实力的?那你太小看工业产品了吧。我记得有个很搞笑的,有篇paper,弄了个10GOhm的电阻,说我把pmos那么接可以做出来,很明显,完全不考虑corner的,paper上也对corner的影响一字不提,说白了,就是不敢提。然后,居然还有几篇paper跟着那么做。
因为一篇paper不需要考虑corner,导致现在没有一篇paper是需要考虑corner的,大家都拿nominal来做,至于能不能量产,who care? 反正,发paper,拿声誉。

如果IEEE什么时候弄个投诉部门,我一定抽出些时间把那些在ISSCC里滥竽充数的paper投诉个够。

以前许多教授博士生的的确确很崇拜ISSCC,现在逐渐不再去崇拜那些东西了,这是好事情。

最后,必须提一点,就算是MIT, stanford, Berkeley的paper,也有不少差的,只要怀着一种审稿的心态去阅读,就不难发现,只不过,我不好意思向身边的同行说而已。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7-2 13:30
另外,还有,有些paper,我觉得idea挺好的,好过ISSCC的,可是发不上去,为什么?ISSCC性能更好。可是为什么ISSCC性能更好?ISSCC作弊呗,啥都不用考虑,导致那些有好idea的paper没办法,因为性能上实在拼不过,但那些paper考虑了更多的东西,更有可能被量产。这就是发paper。

我其实也是忍了好多年了,才大胆说这些话。
作者: Alex-L    时间: 2014-7-2 20:06
额,论文嘛,总归是研究
作者: hezudao    时间: 2014-7-2 21:14
输入的dc那叫interferer ,做过transceiver的都知道,性能在有没有interferer情况下可能是大不一样的
作者: jxjxhwx    时间: 2014-7-3 1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7-4 03:34
回复 24# jxjxhwx


    中国在IEEE上发的paper, 100篇也许有99篇是作弊的,美国在IEEE上发的paper,可能是10篇有9篇是作弊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作弊,不是说数据上的作弊,而是投机取巧,反正,不需要量产,一堆ideal的东西,supply 是idea的,所以不需要考虑PSRR, current 是ideal的又何必在乎那么多?

正是因为几乎所有发paper的都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所以,大学里的研究浪费了不知道多少资金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也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另外,paper的格式基本上都在Introduction里不知羞耻的贬低其他paper,有些问题甚至是无中生有的。
作者: jerykot    时间: 2014-7-4 19:53
理论研修和工业应用总有差距的
有一些是提供一个想法和思路,启发后来人来完善应用
有些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
作者: jerykot    时间: 2014-7-4 19:54
理论研修和工业应用总有差距的
有一些是提供一个想法和思路,启发后来人来完善应用
有些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
作者: Jeecoun    时间: 2014-7-5 02:49
回复 27# jerykot

可惜的是启发错了,让更多的研究学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这就是我不满的地方。
作者: gy118    时间: 2014-7-5 16:40


   
回复  jerykot

可惜的是启发错了,让更多的研究学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这就是我不满的地方。
Jeecoun 发表于 2014-7-5 02:49




   不可否认ISSCC上也有很多水的文章。每年那么多篇ISSCC,真正可以用得到工业界上的屈指可数。如果按工业标准来要求学术界出来的文章,结果很可能是学校里没有老师做IC design了。此外,ISSCC的文章短,审核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更注重的是想法而不是指标。我就听说过不少paper指标很好,创新不够而被ISSCC拒掉的。   但是既然人家的文章通过了审稿人的评议,发表出来是没有任何问题。文章发出来后才是大众对其审核的开始。如果你觉得某个结构或者某些文章一无是处,全完可以写一篇分析的文章驳斥他们,IEEE上互相写文章骂架的也不少。如果你说的对,你的文章引用会上去,同时更启发了其他的研究学者不要再走这样的弯路,这样不是更好?
作者: vdslafe    时间: 2014-7-6 14:47
楼主要能直接创新解决实际的问题也可以啊,不用跟isscc 纠结。有些人是要靠发文章来生活拿项目钱的。要是每篇paper 都能完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那世界太理想了。学校发的文章起码会把所有他们觉得是创新的想法都写出来,要是工业界就未必在文章里面都把最重要的创新给写出来,如果这么做,就白把自己的技术秘密送给竞争对手了。
作者: naoz    时间: 2015-3-23 00:37
不可否认ISSCC的气氛真的很不错的,一个session也有几百人在听,author interview来的人也很多,认识很多业界大佬,其实是social的地方。去一次ISSCC比去10次水会都值得。关于性能这些,工业界自然有严苛的要求,学术圈和工业界脱节是公认的事了。学术圈写出自己新idea,如果工业界可以改进应用,哪怕10篇有一个idea可以量产,都是很大的收获了,lz何必纠结一篇文章呢。还有和研究组的声誉很有关系的,好的组更加容易发,内地的组,天生概率就小了。
作者: JoyShockley    时间: 2015-6-19 17:53
回复 29# gy118


    这种文章看着最happy了,能写 反驳文章的人,功底相当深
作者: vesalioHE    时间: 2015-6-23 10:09
你的心态也有问题,把一个理想而完美的事物寄托在ISSCC上,当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大肆批斗。
照这样的心态,工业界的产品也有不少问题,到时候你是不是打算骂街呢。
作者: ohlei    时间: 2015-10-29 16:41
学术界做东西本来就没考虑过产品的事情,怎么剑走偏锋怎么来
作者: holyfeb    时间: 2015-10-29 22:36
8楼说的有道理
作者: 14425324    时间: 2016-2-24 20:46
回复 1# Jeecoun


    thank you!!!
作者: semico_ljj    时间: 2016-2-24 21:26
回复 1# Jeecoun


   看看先,自己辨别吧
作者: semico_ljj    时间: 2016-2-24 21:30
回复 20# Jeecoun


   不错,有理
作者: semico_ljj    时间: 2016-2-24 21:31
回复 25# Jeecoun


   paper的格式基本上都在Introduction里不知羞耻的贬低其他paper,有些问题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貌似还没那么严重!有那么点意思
作者: renzhixiong    时间: 2016-4-18 17:19
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差距巨大,指望论文做产品是完全不靠谱的事情!  多少论文上的片子是可以量产的?  ISSCC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文章大家看看也不错,有很多工业界的设计成果!
作者: incol    时间: 2016-6-13 22:37
说的有道理
作者: jyhking    时间: 2017-2-7 16:20
谢谢分享
作者: mycelldevice    时间: 2017-2-7 16:53
这个不是什么秘密了吧,都是职业写手。
作者: loopgain    时间: 2017-2-8 18:02
启发思路
作者: 采虹喵    时间: 2017-2-8 18:43
谢谢提醒
作者: huage151    时间: 2017-3-2 17:36
科研跟工业应用的差别
作者: fucka03    时间: 2017-3-14 23:12
下下看  感覺不錯
作者: JavenLee    时间: 2017-5-18 14:49
很有道理!!!
作者: wuyanwei    时间: 2019-12-26 16:16
犀利!
作者: 风吹荷叶e    时间: 2020-3-4 09:13


   
stevezjb 发表于 2014-6-13 15:56
paper看长板,工业看短板


说得很到位

作者: Hangover    时间: 2020-5-24 23:59

作者: y_potato    时间: 2021-9-5 15:52
输入信号有大的offset,IA中一般不是有DSL吗,应该问题不大啊,虽然500mV的offset很大,但要做这么大的offset消除能力的DSL也是有能力做到的,CMRR不应该掉很多啊
作者: DD_cebelas    时间: 2021-10-19 08:29
我也想吐槽一下, ISSCC power這個section, 根本畫圖+抄襲大賽, 最近流行的Hybrid Converter Topology, 根本就是拿TPEL上面的架構做成chip就發表上去, 甚至很多效率都馬灌水的, 然後控制完全與產業界脫鉤... 真心無奈
作者: neonato    时间: 2021-10-27 01:07


   
DD_cebelas 发表于 2021-10-19 08:29
我也想吐槽一下, ISSCC power這個section, 根本畫圖+抄襲大賽, 最近流行的Hybrid Converter Topology, 根本 ...


的确,power这块很多文章是纯粹的topology迁移。
原创topology直接流片风险不小,而且一般得先用分立元件验证。对学术圈来说,分立验证能用就先来写篇TPEL文章多不压身。
我们做power里面的一个小板块,过去这块的ISSCC文章都有偷参数(变量比经典analog多得多,而且标定性能的FoM有致命缺陷,随便改几个不用说明的条件就可以FoM起飞)

作者: Twonej    时间: 2022-5-31 18:39
假如是ACIA的话DOV和DC CM level都被滤去了吧,DOV应该也就不会影响CMRR了吧
作者: a1054958688    时间: 2024-5-8 00:09
作者指的是哪几篇IA的文章呢,可以发下文章名字看看。谢谢。




欢迎光临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https://bbs.eet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