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切换到宽版

EETOP 创芯网论坛 (原名:电子顶级开发网)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搜帖子
楼主: houjs

[原创] 面向微电子专业的免费培训--—工艺规则DRC/LVS/RCX的Rule开发及验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2 2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1029292401


       参见私信。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06: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IC设计产业相比,EDA产业发展的难处有哪些?"


  中国的IC设计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有一千多家Fabless设计公司,但是EDA的公司数目始终徘徊在个位数,从数量的绝对数字和增长数字来讲,远远不如Fabless公司。除了公司数目,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也不向Fabless公司,在某些细分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较大的市场影响力。EDA产业要发展,与IC设计产业发展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呢?


1.   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同

    IC设计公司可以选择的细分产品很多,在一些细分领域里,可以绕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EDA公司做出的产品,必须与国际3大EDA公司的产品正面竞争,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3大EDA公司都有与你竞争的产品,你无法绕开。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IC设计公司做一款产品,做出来后,总是需要面对Intel,
高通或者三星的竞争,如论如何都绕不开,是否也会感觉到很头疼,总有“三座大山”挡在你面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


    有人会说:你可以在某一个细分产品上做精做细,功能和性能都远超三大EDA公司不就可以了吗?但是软件产品有一个特点:成本弹性很大。如果3大EDA公司发现你开发出的产品功能性能比它的好,它会采用把这个产品免费送给客户,然后通过打包的方式,在其它你必须用到的产品上把价格再提上去。通过这个手段就可以打击竞争对手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2.  产品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不同

    IC设计公司的产品如果在性能上不如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可以在竞价比上进行弥补,因为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希望用最高质量的产品,因此IC产品对性能的要求不是唯一指标。但是,EDA产品由于是一个工具产品,对性能的要求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你不是3大EDA公司,你的产品比其它产品性能差,即使价格再便宜,也不会有人买单。这就要求你开发的EDA产品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才能生存,靠性价比是很难生存的。


3.   面向的客户类型不一样

    EDA公司面向的客户类型都是比自己规模大一个数量级的大客户,在商务谈判中处于劣势。而IC设计公司面对的客户类型比较多,有比自己规模大的,也有比自己规模小的,商务谈判有一定主动性。


4.   产品开发的难度不同


    从技术难度讲,EDA产品的开发难度还是要大于IC设计的设计难度。可能有些IC设计工程师不太认可这个观点,认为IC设计领域也有很多技术难点,为什么说EDA的技术难点就大于IC设计的难度呢?


    从大的方向上讲,EDA产品强调的是创新,要求开发者必须有不同于以往技术的思路才能做到具有市场竞争力。IC设计虽然也需要创新,但是创新的成分占比不如EDA产品占比大。IC设计更多地强调是工程的严谨和经验的积累,过多地创新不一定会有很大竞争力。而EDA产品每做一个新的产品都无法继承原有的技术和思路,需要采用全新的方法和技术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5.   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不一样

    IC产品由于是硬件,它本身具有生产成本,因此复制产品的利益冲动不太大。但是由于软件产品的复制几乎不需要成本,就需要有很强的知识保护条件才能较好地发展。当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时,EDA的开发成本无法回收,因此投入该产业的人员和资本都比较少 ,发展动力就不足了。



     那么,EDA产业该如何克服上述困难,迎难而上,获得快速发展呢? 请关注公众号: microscapes8
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讨论该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6: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ujs 于 2018-8-26 16:42 编辑

RCXcorner设置有些矛盾?



    我们知道,在寄生参数提取时,除了typical corner以外,往往还有其它的corner数据,典型的有: Cmin,
Cmax, RCmin, RCmax
。其具体含义是:




Cmin:
使得寄生电容值最小的工艺参数设置。




Cmax:
使得寄生电容值最大的工艺参数设置。



RCmin
使得寄生电阻值最小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得寄生电容也比较小。



RCmax
使得寄生电阻值最大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得寄生电容也比较大。   



    那么,如何设置工艺参数才能达到上述4corner的需求呢?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820日的microscape8 公众 号文章,它曾经提到:一个导体的总电容值可以分解为4个电容值之和。


3layer.JPG




Ctotal
等于Ct , Cb, Ccl, Ccr的电容之和。为了使得Cmin达到最小电容,就要使得4个电容每个都达到最小条件。



Ct
的电容主要取决于主导体与上层金属之间的距离,与距离成反比。因此,需要把主导体与上层金属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工艺的最大值,就可以满足Cmin的条件。


    同理,Cb的电容主要取决于主导体与下层金属之间的距离,与距离成反比。因此,需要把主导体与下层金属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工艺的最大值,就可以满足Cmin的条件。



Ccl
Ccr的电容主要取决于主导体的厚度,与厚度成正比,因此,需要把主导体的厚度设置为工艺的最小值,就可以满足Cmin的条件。



    综上,Cmin的工艺设置参数为: 厚度取最小值,与其它层金属的距离取最大值。


    同理Cmax的工艺设置参数为: 厚度取最大值,与其它层金属的距离取最小值。



    那么,RCmin的工艺参数如何设置呢?这里就会遇到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



   我们知道,电阻与导体的厚度成反比,为了使得电阻最小,必须使得导体厚度最大。但是,导体厚度大,又使得寄生电容的Ccl,
Ccr
的电容变大,这样,RC变化的趋势是相反的,如何保证RC的乘积就是最小呢?


    答案是:虽然看似矛盾,但是寄生电容的值是有4个部分累加得到的,Ccl, Ccr虽然变大了,但是,如果使得Cb, Ct的电容值变得最小,4个部分累加后虽然不是电容的最小值,但是也达到了尽可能地使得总电容变小的需求。



    因此,RCmin的工艺设置参数为:厚度取最大值,与其它层金属的距离取最大值。


    同理,RCmax的工艺设置参数为:厚度取最小值,与其它层金属的距离取最小值。




    总结成一个表格:


rc.JPG



    以上仅仅是讨论了如何设置工艺参数使得满足Cmin, Cmax, RCmin, RCmax的需求,那么,如何把这些工艺参数转换成相应的 RC Runset,使得运行寄生参数提取工具时,可以正确地使用这些参数呢? 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探讨。 也可以关注:公众 号 microscapes8





发表于 2018-9-6 21: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参加培训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7: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先关注微信 公众号 microscapes8  ,  另外也给你发了私信。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7: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偷”DRC规则,但是注意引起的“连锁反应”



   


    许多Fabless的设计公司工程师都有“偷”DRC规则的经验,所谓“偷”DRC规则,就是指对某些特殊图形,不按照Foundry规定的DRC规则去画,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流片验证,采用故意违反DRC规则的方法去节省面积,从而降低芯片成本。



    例如,在某些标准单元库设计或者SRAM设计中,经常把特殊位置的宽度、间距等尺寸故意改小,由于这些电路被调用次数很多,对整个芯片的面积降低很有好处。



    不过,修改了DRC规则后,一个很重要的连锁反应就是:必须同时修改与其对应的RCX Runset,否则会出现寄生参数提取误差明显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某工程师反应,我在没有“偷”DRC规则之前,采用2个不同的寄生参数提取工具,他们之间的误差很小。可是,为什么我“偷”了DRC规则之后,再去运行寄生参数提取工具,发现同一个线网,其寄生参数提取误差很大,如下:



4.JPG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这就需要理解寄生参数提取工具的原理了,如果寄生参数提取工具采用的是field solver的方式进行计算,则不论如何偷DRC规则,其计算都是准确的,不会出现大的误差。可惜的是,由于field solver计算太慢了,商业化的寄生参数提取工具都采用了插值和查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事先先算好了很多图形的寄生参数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等到全芯片提取时,直接从已经算好的结果中找到对应的结果即可。



    这里要注意,事先计算好的结果是保证计算进度的前提。事先计算的依据就是DRC规则,它是按照符合DRC规则的图形去计算各种组合的结果。一旦图形出现了违反DRC规则的情况,则由于没有事先计算的结果,导致寄生参数提取工具按照一种不确定的方法进行插值和查表,结果误差就会很大。



    工具在运行中,会打印出如下warning信息:


WARNING: SMIN: 0.13, found: 0.09.


WARNING: This may cause capacitanceextraction inaccuracy.


WARNING: Check whether runset file isup-to-date and design DRC-clean.



    上述报错信息的含义是:寄生参数提取工具本来是按照0.13微米的间距去做运算的,现在发现版图中有0.09的间距图形,请检查是否DRC clean



    那么,出现上述Warnnig后,该如何分析这种误差呢?它的误差有多大?会对我的后续时序分析造成多大影响呢?



    这就需要用到我们提到的tuta工具了。首先看,在符合DRC规则的条件下,tuta分析出不同寄生参数提取工具的误差,如下:



5.JPG




    可以看到,在间距是0.13微米的条件下,符合DRC规则,2个寄生参数提取工具的误差Ctotal大约为6.77%,基本符合预期。



    但是,如果违反了DRC规则,故意把间距从0.13微米修改为0.09微米,其误差如下:



6.JPG


    可以看到,由于间距不符合DRC规则,导致其寄生参数提取误差Ctotal达到了34.38%,超过了预期范围。说明偷了DRC规则后,必须修改相应的RCX Runset后,才能保证寄生参数提取的准确性。



    DRC规则不仅会影响寄生参数提取的准确性,同时还会对这些模块的时序也造成重要影响,用户需要在修改RCX Runset后,重新做liberty文件的生成,按照新的寄生参数结果去做仿真和liberty的生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K库”,需要自己重新“K库”,不能用Foundry提供的原始库单元的信息了。


  
   更多详细内容讨论, 请关注 公众号:  microscapes8  




发表于 2018-9-17 15: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发表于 2018-9-20 1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帖子都好有价值,好好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07: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ujs 于 2018-9-21 07:16 编辑

回复 108# sunxeu


   

一个人的最佳创新年龄是多少岁?

    最近在写相关技术文章时,把多年前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一个比较偶然的发现是;越是创新比较大,技术难度高的工作,自己从事研究开发的年龄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个人原始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都有所下降。

    我把个人创新的阶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 -   30

    这个阶段技术创新动力最大,创新成果最多。原因是:在本科和博士求学期间,由于有毕业课题的压力,并且体力和精力旺盛,遇到各种难题会想尽各种方法解决。特别是:年轻时没有各种思路束缚,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怕失败。毕业后刚从事工作时,想尽早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也积极创新,发掘各种可能的机会,因此在工作的最初几年也有较多创新。

    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人生宝贵的创新阶段,没有抓住时机做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有些遗憾。

   

2.   30 - 35

    这个阶段的个人原始创新成果比第一阶段减少了,但是集成创新的成果逐步增加。所谓集成创新,就是由于工作经验的丰富,拓展了各种技术领域的知识后,发现可以把不同技术领域的成果集成在某一个工具或软件中,从而实现了非原始创新的创新成果。

    为什么这个阶段的技术原始创新下降了呢?原因是:当你逐步进入技术管理岗位后,需要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分析某项技术,不敢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原始创新了,要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导致创新时比较保守,创新性不足。

   

3.   35 - 40

    这个阶段的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出现了第2个高峰,原因是:当你开始创业时,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全力以赴寻找差异化技术,为了解决业界尚没有关注的技术难点,做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创新。不过,这种技术创新与第一阶段的技术创新有些不同,它的特点是:一项创新所花费的时间比第一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明显缩短,由于投入时间缩短,成果的深度不如第一阶段的创新深度,但是广度要比第一阶段多。也就是说,从创新项目的个数上看,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多,但是从每个项目的创新深度讲,不如第一阶段。

4.   40岁之后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术的原始创新程度继续下降,但是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能力提升。它的特点是:把各项比较成熟的技术拿过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或者片面性,通过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来实现创新。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对各项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因此更容易分析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但是,由于对技术创新的难度看得权重比较大,已经不敢做出比较原始的创新了,因此创新性继续下降。

  

    下图给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变化趋势图:

14.JPG

   

    图中虚线部分是预测数据,今后看是否与其符合。

    给我们的启发:

1.    重大创新和原始创新要趁早,年轻时不要忽视创新机会,否则等你年龄比较大以后,各种制约因素使得你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能力。事实上,如果你看一下物理学史的重大创新,像爱因斯坦,波尔,牛顿等的最重要创新都在二十几岁完成。

2.    原始创新可能有多个年龄高峰期,但是最高点是逐级下移的,上图中的蓝色次高点比最高点有所下降,也许将来还会有第3个高点,但是第3个高点可能会低于第2个高点。猜测第3个高点可能出现于刚退休后,由于没有各种压力,创新性会有一个短暂的爆发。

3.    集成创新的能力随着经验的丰富会逐步增加,上限目前尚不清楚,需要等若干年后再总结。

   

   

发表于 2018-9-21 15: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参加培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

小黑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隐私声明| EETOP 创芯网
( 京ICP备:10050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10 )

GMT+8, 2024-4-25 15:13 , Processed in 0.03303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eetop公众号 创芯大讲堂 创芯人才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